《哥达纲领批判》简介

《哥达纲领批判》简介

摘要:《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包括马克思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和他在1875年5月5日给威·白拉克的信。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逐条批判了纲领草案中的拉仒萨尔主义观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包括马克思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和他在1875年5月5日给威·白拉克的信。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逐条批判了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针对拉萨尔派离开生产关系空谈“劳动”和“公平分配”的错误观点,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者也不可能得到拉萨尔所谓“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只有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补偿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建立后备基金、支付管理费用、满足共同需要、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基金等各部分之后,才谈得上在劳动者之间进行消费资料的分配。在阐述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时,马克思第一次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并阐明了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由于在经济、道德和精神上都还带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消费品分配只能遵循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即实行按劳分配,“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和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还批判了拉萨尔派所谓废除“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指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废除“雇佣劳动制度”。针对拉萨尔派关于“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自由国家”等错误观点,马克思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强调了国家的阶级性,指出现代国家“都建立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并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此外,这部著作还论述了工人阶级政党在教育和宗教等问题上的重要观点。

1875年2月,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和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在哥达召开了合并预备会议,并拟定了合并纲领草案《德国工人党纲领》。马克思针对这个纲领草案于4月底5月初写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并把它和信一起寄给了白拉克,后来该著作被通称为《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最早由熊得山译成中文,1922年发表在北京《今日》杂志第1卷第4号(马克思特号);1925年上海解放丛书社出版了李春蕃(柯伯年)的中译本; 1939年延安解放社出版了何思敬、徐冰的中译本。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