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摘要:党的十九大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要领导人民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将《宣言》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起牢不可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恰逢《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70周年。重温《宣言》的核心思想、基本原理和指导作用及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影响,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一个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作为成熟的科学理论正式诞生了。170年来,《宣言》用200多种文字、数百种版本,影响波及全世界。这在世界学术理论领域是绝无仅有的。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在20世纪,由《宣言》奠定的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一个让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的社会主义阵营。《宣言》也必将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产生重大影响。

在我国,从20世纪初一些进步人士就开始向国人介绍《宣言》,并且多次翻译出版了《宣言》的部分内容,传播其重要思想。直到1920年8月才全文出版了由陈望道翻译的《宣言》中文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就是通过这个最早的中译本《宣言》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周恩来曾经回忆道:“我最早读到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个译本虽然有些缺点,但基本原理大体是正确的。”在他病重期间还向陈望道询问《宣言》第一版出版的情况。《宣言》在我国先后出了10多种版本。1964年,中央编译局参照《宣言》的德文版和恩格斯亲自审阅过的英文和法文本,对《宣言》的中译本进行了较大的、周详的校译,使之成为在我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译本。同时,还出版了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译本。没有《宣言》就不会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就不会有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更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由《宣言》所奠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发生如此巨大和深刻的影响,就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它靠真理和正义的力量征服了人心,并赢得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人们的信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些论断,在今天依然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这些基本原理,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用西方学者的话来说,“是不可超越的”。当然,这些基本原理在实际运用中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宣言》中阐述了哪些基本原理,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很多的探讨,也做过各种概括,推动了对《宣言》的深入研究。笔者想就《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作如下简要概括:

第一,关于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思想。《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写道,“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888年英文版序言又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这就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述的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以及社会形态及其更替规律的基本思想。关于“两个必然”、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等等,都是从这个基本思想派生出来的原理,或者说是它的展开。正如列宁在评价《宣言》时指出的:“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第二,关于“两个必然”的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上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及阶级关系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创造过辉煌业绩,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资本主义在自己生命途程中同时包含着自身的否定因素。《宣言》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得出结论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的原理。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更明确地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宣言》中阐述的这个无可辩驳的结论,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但让世界无产阶级欢欣鼓舞。当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并不是短时期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的历史过程。

第三,关于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的原理。这个重要思想,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宣言》的始终。恩格斯在谈到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阶级斗争规律时,不只一次地强调这个发现是属于马克思的。他说,“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象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作用”。《宣言》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剖析,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清楚地指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后来,随着摩尔根《古代社会》和其他研究远古时代的论著的发表,恩格斯晚年把“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改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的社会,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以多么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这个重大理论问题的!今天的世界虽然发生了诸多变化,但仍然是一个存在阶级的世界,这个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对它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新的说明,而不可能完全否定它。

第四,关于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而得出的重要结论。这些基本原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思想的,《宣言》都作了极为深刻而精辟的阐述。在这里,着重讲一下共产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即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认识到,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病的“根源”,并开始从理论上思考消灭私有制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科学地阐明了私有制的发生、发展和社会本质,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而不能解决的任务。《宣言》指出:消灭私有制不是某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有的特征。”“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因为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之上、建立在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之上的产品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不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无产阶级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解放,更不要说解放全人类了。共产主义这一基本特征,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较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还必须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政策。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这两个根本原则,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建成社会主义,最后过渡到共产主义。

第五,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原理。这是《宣言》第二章的一个结论性的判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对于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在理论界存在着歧义。比如有的学者,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仅仅突出一个“人”的问题,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这是极其片面的。首先,这个原理作为《宣言》的一个结论性观点,它是同《宣言》所阐发的整个思想内在的联系在一起,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而得出的结论。如果脱离开《宣言》的整体思想,或者舍弃这句话的前半句,那么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论断就可以作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其次,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过程。如前所说,过去的历史发展是同有限的社会生产相伴随,所以人们获得自由的程度和需要满足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达到阶级和人剥削人的现象消灭的时候,才能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境界。再次,与上述相联系,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进步过程,它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否则,离开社会主义事业,人的自由发展只能流于空谈和空想。因此,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它以很高的评价。

为了加深对上述思想的理解,我援引一段恩格斯在逝世前一年给意大利《新纪元》周刊的题词。1894年1月,该周刊致信恩格斯,请他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诗人但丁所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回复说:要用几句话来概括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经过考虑后,除了《宣言》中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之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从中不难看出,恩格斯把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看成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结果。

第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想。经济全球化近三十年来特别流行,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不论在领导管理层还是在学者中,都成为时髦的话题。全球化是怎样兴起的,实质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很多人各持一词,见解不一。经济全球化思想,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特别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并做了科学地阐明的,在以后的论著中也有论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发展史和资本的本质时,阐述了资本扩展必然形成世界市场,也就是形成经济全球化。《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世界市场是由资产阶级主导的,它在推动资本的扩张和产品的销售的同时,必然推行他们的意识形态,而且把他们服务于资本扩张的思想观念说成是“普世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必将是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因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这就为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创造了条件。“联合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没有国际工人阶级的共同行动,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当然,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不同,或者过多地考虑本国工人自身的利益,这种联合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当今的全球化,与马克思生活时代的全球化有很大的不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就其实质来说,它仍然是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的历史发展趋势,存在于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可能超越这种客观现实,而只能通过或者说利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来发展社会主义,来取得新的科技成果,发展自己的经济,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此,拒斥经济全球化是不现实的,而全盘接受这种经济全球化也是危险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参加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但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融入但不被融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文化方面也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时代复杂纷纭形势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笔者把《宣言》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概括为六个方面,其实还远不只这些。例如,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原理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等,也都非常重要,内容也极为丰富。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总之,《宣言》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的真理的光辉,依然照耀着社会主义的征程。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对立还存在,只要地球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宣言》的思想就不会过时。

在《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刚刚形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刻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及其运动的特殊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为工人阶级摆脱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这就是《宣言》的理论价值之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作出的伟大理论贡献,是历史上其他思想家们可望而不可及的。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斗争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决不是“渺茫的”,它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构成的“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共产主义是未来,也在当下。当今,我们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消除两极分化,关注民生,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都包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逐渐扩大,才使我们一步一步地接近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工人阶级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长远利益与当前的利益是有机统一的,正如《宣言》所说,“工人阶级为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把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行动上是有害的。党的十九大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要领导人民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将《宣言》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起牢不可破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马列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