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暂告段落,中国有何收获与警示

贸易战暂告段落,中国有何收获与警示

日前,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不打贸易战,停止互相加征关税,人们担心的最坏情形没有出现。至此,发端于今年3月的中美贸易摩擦,经过反制、出价、磋商后暂告段落。与此同时,“中兴危机”也现曙光,据《华尔街日报》5月21日报道,两国目前已就解决中兴问题的大致路径达成一致。在笔者看来,经过这一番“洗礼”,中国总体上有如下“四得”:

守得底线。在磋商过程中,中方坚守住了三条底线。一是在WTO框架下处理中美摩擦。不承诺“自动出口限制”这样的灰色措施,以全面扩大进口这样的“WTO+”方式争取谈判空间,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不实施“301措施”,从而将美国从单方措施拉回多边框架。二是权利与义务总体平衡。谈判最终达成了双方都较为满意的协议,中方成功抵制住美方绝大多数不合理要价,在贸易差额上并未承诺具体数额,在投资领域取得了“鼓励双向投资”的结果。三是坚持发展的权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上权利不可侵犯,美方关于限制“中国制造2025”、限制对华技术转让和并购投资的一系列要求都未能实现。

赢得时间。正如刘鹤副总理所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两国经贸关系多年来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时间”。而此番中美协议的达成,适时为两国更好应对结构性问题赢得了时间。比如贸易投资问题。中美贸易差额本就是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体现,是所有价值链参与国的多边问题,并不是中国的单边问题;贸易差额是由中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货币地位、贸易政策等因素决定的,是中美双方的责任,而非我国的单方责任。协议为双方解决贸易差额问题提供了时间窗口,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随着中美关系进入以竞争为主的竞合范式,这一话题无疑还会不断被好事者拿来大做文章,如何妥善处理需要更多时间、更多智慧。

取得成功。中美能够达成协议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在应对策略上,我国采取“以牙还牙”打疼了对手,逼出了对方的真实意图;通过自主扩大开放,“提高赏金、加大罚金”增加了对方压力;在具体谈判中“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以市场准入换规则竞争”,取得了总体成功。在实际效果上,我们强势回应美方挑起的争端,高举经济全球化旗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始终开放谈判大门,积极“备战促和”“以战促和”,最终达成协议,稳定了外部发展环境;推出了一系列自主开放措施,并在磋商中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改革与发展,可以说是一次全面的成功,也是一次必要的双赢。

获得警示。本轮摩擦是我国在和平发展过程中,与美方发生的一次较大规模、较高级别的贸易摩擦,也堪称是一次正式确立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的标志性事件。透过它,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方综合实力仍然占优,我国技术领域仍有明显短板,且追赶上美国尚需时日。美国想要保护维持既有的技术优势,我国则要实现技术追赶,这种结构性的竞争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因此国内部分自满情绪需要收敛,韬光养晦才能更好作为。另一方面,WTO是处理双边摩擦的最佳平台,对于尚处弱势的我国尤其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势必会有新的摩擦,特朗普总统反复无常之风格还会上演。我们必须做好在市场准入、经贸规则领域与美国人长期博弈的思想准备。

总而言之,本轮中美摩擦中,有收获也有警示。但相比之下,我们还是应当保持信心,因为事件的最终平稳解决,见证了我国强政府的体制优势、大市场的内生优势。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我们将不断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