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经济思想统领新时代经济论争

摘要: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都看穿了特朗普“贸易战”的实质,我们不能仅仅反制美国进出口贸易的加税问题,一定要看到背后的要害。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开放思维,建立更高层次的、全方位和对等性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明智应对狭隘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在维护经济安全的开放中实现国民福利最大化,加速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下面,我从马克思相关的理论出发,联系国内外的论争和大家关心的问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做一些探讨性的讲解。

一、关于科技引领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高度重视生产力,邓小平讲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来源于马克思的著作。生产力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面有三大实体要素,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就论证了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大实体性要素。除了这三大实体性要素之外,实际上还有几个渗透性要素,比如说科技、管理、教育等等,这些都渗透在三大实体性要素之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渗透到劳动者,就是说每个劳动者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不一样;渗透在劳动工具中间,就是劳动工具的科技含量不同,如现在发明智能化生产工具;渗透在劳动对象里面,就是土地等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不同,如土地有肥沃程度的区别等。管理就是怎样把这三个实体性要素高效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强调生态文明,其实学术界早就有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概括生产力内有的“三力”:劳动力、自然力和科技力。这又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概括生产力系统,因而生产力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中国独创了一门学科叫生产力经济学,国外是没有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相关经济思想,提出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应扭转“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传统观念,而自主创新也不是都关起门来搞研发,要坚持开放创新,正确处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没有人否定生产力要发展,也没有人否定科技重要,但是对它的重要性、紧迫性的程度有争论。我从1999年开始关注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这个国内外热议的问题。什么叫世界工厂?我研究的结论是,当时中国不是世界工厂,而只是世界加工厂。真正的世界工厂是什么呢?只有在大量核心技术上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才是真正的世界级工厂。比如说历史上最早的英国,后来的德国、美国、日本,包括苏联过去的自主创新都是很多的。现在我仍然主张要超越西方经济学讲的比较优势和上世纪90年代美国波特教授提出的综合竞争优势。我并没有否定比较优势有一定道理。我国原来生产鞋帽等一般日用品,这些低端附加值的商品还要不要生产呢?可以生产出口,但作为国家的主要发展目标,就绝不能限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上世纪90年代末,一位国外的经济学家提到发展中国家要防止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我决定写进2000年上海财大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样就有了不同的思路,我们是要防止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还是要防止陷入所谓“自主创新陷阱”?自主创新陷阱的意思是说自主创新成本收益有时候是不合算的。怎么来评论这个观点呢?成本收益肯定是要算的,但问题在于怎么算?是根据单项成本和单项收益的短期算,还是长期算?是不考虑整体效应、溢出效应、带动其他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单项技术单算,还是综合相关技术和产品一起算?只要这样来讨论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判定“自主创新陷阱”的论据有片面性。成本收益要算,但不是单项算,而是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一起算;不仅要算短期的,还要算长期的。比如说最典型的高铁,高铁带动的其他技术和产业是很多的,虽然说我国现在的高铁并不是百分之百掌握了核心技术,控制系统还是靠引进,但是它的国产化比例较高。以前有一位海归经济学教授说,中国7亿件衬衫换美国的一架大飞机,这就是中国的比较优势。这样的认识是不深刻,不全面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对,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单纯根据现有中国资源禀赋和人财物的结构形成的一种优势,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优势。

有的人主张保护最重要,创新是次要的,而我的提法是:保护是基础、创新是目标,要处理好两者关系。如果中国自己核心技术不创新,所谓保护就是保护发达国家在华的知识产权及其利益。因此,要在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第三种优势理论,即知识产权优势理论。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