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能机器之风
智能时代最关键的一个载体就是智能机器。
《列子·汤问》中有一个故事,偃师造了一个机器人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机器人,将其献给了周穆王。这个机器人偶能歌善舞、千变万化,但它挑逗了周穆王身边的姬妾,周穆王大怒。最后,偃师为了自证清白,赶紧将人偶“大卸八块”,并将里面的皮革、石头等拿给周穆王看,周穆王看了以后说“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当然这只是《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1800年前,诸葛亮发明了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后人根据考古发现的竹简来做复原,复原之后的木牛流马真的能用。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都知道,我们以前管自行车叫洋车,但是我通过调查发现,其实我们在1690年就发明出来了自行车,而到了1790年,法国人才发明出了木质自行车。200多年前,皮埃尔·雅克德罗的自动人偶巡回演出,获得了很大轰动。到了70多年前,阿兰·图灵在二战中破译了德国密码机,贡献巨大。很多人认为1956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但实际上人们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发展人工智能的梦想,“人工智能”这个词也在1955年被提出来了。所以说,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现在也无法考证。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召开,时隔50年,也就是2006年,摩尔、麦卡锡、明斯基、赛弗里奇、所罗门诺夫又重聚达特茅斯。
前面讲过,人工智能最关键的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深层次的神经网络。1958年,罗森布拉特(F·Rosenblatt ) 提出感知机,首次把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从理论探讨付诸工程实践。1969年,马文•明斯基出版了《感知机》一书,表达了对神经网络的怀疑。其实,那时的计算机一般人都接触不到,而且还很差,所以很多人认为从理论上来讲这个模型可能没法用。到了1986年,计算机已经发展到比较好的程度了。1996年,“深蓝”开始与国际象棋大师开展了人机大战。
三、人工智能之胜
从人工智能的历史来看,它经历了几起几落。有专家预测,2020年将是人工智能的“冬天”。当然,目前一些人工智能确实有局部泡沫化的倾向,各个国家对这件事也非常重视,可以说,现在人工智能是站在了风口上。
我国现在已经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主要有七个方面,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通用智能、自主智能、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类脑智能。当然,我觉得新一代人工智能可能不止包含这些方面。与以往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同,这一次有非常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了。比如,商汤科技的融资达到了6亿美金、眼神科技首轮融资就超亿元,这些都说明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期待是非常高的。
当然,人工智能也面临了很多问题。在法规方面,包括对法律主体的界定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说,无人驾驶汽车出了事故以后,怎样进行法律问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参与人工智能标准制定时,对人工智能的特征进行了界定,也做了很多工作。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是无序的,不能是随意的。从内在本质来讲,人工智能必须是由人类设计、为人类服务的,它体现为机器,本质为计算,核心是数据;从外在联系来看,人工智能可以感知环境、产生反应、模拟人类、与人交互、与人互补,但它并不能把人替换掉。实际上,有些事情是适合人去干的,而有些事情是适合机器干的。人们制造汽车,是延伸人的功能。所以说,未来在发展人工智能时,更关键的还是要把它与人的相互协作、相互互补的特点体现出来。当然,人工智能也有根本局限,包括无创造能力、无直觉能力、无通用平台、无人类常识、无人类感情。此外,人工智能的关键特征还包括五个方面:有适应特性、有学习能力、有演化迭代、有连接扩展、有多样应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