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堪称园林紫禁城 (2)

圆明园堪称园林紫禁城 (2)

与皇宫同为天子“御政之所”

摘要:三山五园包含于“西山文化带”中,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综合价值,是一部以园林形态表现历史文化的史书。其中圆明园更是清代皇帝“御政之所”,有“园林紫禁城”之称。

前朝后寝,避喧听政

与紫禁城的格局一样,圆明园也是前朝后寝,但由于是宫苑,故没有紫禁城那样中规中矩。前朝包括外朝和治朝,如圆明园正大光明一区,从大宫门开始,两侧建有转角朝房和东西朝房。其中,“东为宗人府、内阁、吏部、礼部、兵部、都察院”等十九个部院及八旗衙署;“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等二十一个部院及八旗衙署。二宫门为出入贤良门五楹,门左右还设有值房、朝房、茶膳房、军机处等。进二宫门后,迎面是面宽七间的御园“正衙”正大光明殿,类似大内的太和殿与保和殿。凡皇帝在园有重大典礼时,如贺寿庆典、筵宴宗藩、接待外国使臣,以及各类宫廷考试等,均在此殿举行。正大光明之东则为五开间的勤政殿,是清帝御门听政之所,也是皇帝披览章奏、召对臣工、引见庶僚的地方,其功能“与宫内养心殿同”。

由于衙署众多,故自雍正朝始,圆明园听政便实行轮班奏事制度,即文职衙门分九班,武职衙门分十班,轮流奏事。即使无事可奏,也要随班伺候,递一折片,称为无事片。如遇有紧要事件,则可不论班次启奏,称为“加班”。至于协助清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等,则另有一套缜密的“园班”制度。每当清帝园居时,王公大臣为方便入园办事,他们或有皇帝赐园,如同今日的公寓,或长期租赁寺院民居。于是,在海淀镇一带便形成“内廷大臣,赐第相望,文武侍从,并直园林”的局面。而没有居处的文武大臣,则夜半就得起程,或骑马或雇用骡车,由京城赶往圆明园。

圆明园前朝正大光明殿之北有一大岛,名九州清晏,此为帝后寝宫区。该区四周环水,以桥、船通往来,除近侍太监宫女外,其余官员、匠役等人皆不得擅入。需要说明的是,盛时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院五园组成,面积达5500余亩,包含有120余个景群,故清帝理政寝居之处,绝不会局限于上述前朝后寝。

紫禁城与圆明园区别在哪里

我们先看一组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九,帝冒雨自圆明园回宫。途中作《雨中西直门外》:“天家婚娶亦人情,今岁频教还禁城。恰复朝来命清跸,喜从雨里阅新耕。”他在诗中自注说:“以皇子皇女婚娶,故频还宫行礼。”待办完女儿和嘉和硕公主与傅恒子福隆安的婚礼后,乾隆帝即返回圆明园。

三十一年四月二十四,乾隆帝诣畅春园问太后安毕回宫,途中又作《西直门外》:“甫逾廿日复还宫,殿选文材衡至公。麦穗已齐禾黍茁,青郊农况揽筹中。”诗中告诉我们,他这次回宫是为了廷试新进士,举行太和殿传胪大典。

四十三年闰六月二十九,帝自园回宫,作诗曰:“思孝秋尝祭奉先,还宫预日致斋虔。未经命驾才逾月,一览农功目朗然。”

祭祀礼成后,他又作《七月朔日躬祭奉先殿礼成述事》,其中自注说:“每于元旦及皇祖、皇考圣诞、忌辰,必躬诣后殿拈香瞻礼。”

四十六年四月初三,乾隆帝自园回宫,以常雩祀天于圜丘。其有诗道:“回跸园廷五日居,致斋清禁返銮舆。石衢傍阅麦苗绿,又较前兹长寸余。”祭天礼毕后,帝即返回圆明园。

四十七年二月三十日,乾隆帝还有一首回宫诗:“将祀农坛耕耤田,轻舆诘旦驾言旋。昨阴未雨诚惜矣,土润弗干略释然。”待到先农坛行耕耤礼毕,帝即返回圆明园。

从上述诗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清代的京师紫禁城主要是朝廷举行“大祀”“大朝”“大典”和“大宴”的地方,平时则主要是园居理政。如雍正帝在圆明园批谕云南巡抚鄂尔泰,支持他推进改土归流,并最终实现西南六省地区的设官建制。七年春,雍正帝在圆明园创建军机处,并直接指挥平定西北准噶尔的战事。乾隆皇帝在园,不仅继续完成统一西北的大业,完善驻藏大臣制度,接待蒙藏宗教领袖六世班禅,而且力排众议,明谕迎接和安置自俄归来的土尔扈特部。

乾隆帝所炫耀的“十全武功”,其中的战役指挥大部分也是在圆明园完成的。到晚清时,道光帝允准中英《南京条约》,咸丰帝批准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等,也均在圆明园。在雍、乾、嘉、道、咸五朝中,圆明园堪称园林紫禁城,她与京师紫禁城内外相维,同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