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尽忠保国 取义成仁

张自忠:尽忠保国 取义成仁

摘要:张自忠(1891-1940),山东聊城人,牺牲于枣宜会战,遗体运往重庆安葬时,十万宜昌军民不惧日军飞机盘旋,恭送灵柩至江岸。张自忠是抗战阵亡将士当中,军衔最高的将领。周恩来曾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

今天我们要读的家书,作者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张自忠。张自忠(1891-1940),山东聊城人,牺牲于枣宜会战,遗体运往重庆安葬时,十万宜昌军民不惧日军飞机盘旋,恭送灵柩至江岸。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牺牲前他将自己的卫队全部调去前方增援,全身八处负伤,战至最后一刻。正如他在遗信中所说的那样: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这是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前线,张自忠将军写给部下、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亲笔信。作为总司令,张自忠亲自率部渡河作战,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在追击中陷入重围,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最终壮烈殉国,年仅49岁。

张自忠是抗战阵亡将士当中,军衔最高的将领。周恩来曾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在1938年的“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领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

有一名记者曾到战地采访张自忠,张自忠说了一句话:“敌人的武器虽然精锐,可是我们的部队在国仇家仇之下,都咬紧牙根,和他们死拼,在伟大坚强的民族意识和热情飞涨之下,高涨的怒火之下,他们的武器也和我们平衡了。”

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张庆宜曾经和爷爷共同生活过七年,在他的记忆里,爷爷是非常亲他们的,但有时候是个“令人害怕、很厉害”的人。

张自忠在当天津市长的时候,有一辆001号牌的汽车,他不允许家里人坐这辆汽车,因为他认为不能占公家便宜,私人和公家应该分得清清楚楚。家人绝不允许用他的名义出去招摇撞骗。

张自忠治家严格,治军也一样“严格”。平时,他和士兵穿一样的军服,吃一样的大锅饭,推一样的平头,为了磨练部队意志,他曾经率先脱掉大衣,带兵在冰天雪地里训练,因此被称为“张扒皮”。尽管如此,他却很受普通官兵的爱戴,在1940年枣宜会战的关键时刻,他和他的将士,都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的境界,慷慨赴死。

日军战史资料记载了张自忠牺牲的时刻:第四分队藤冈元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战起,第三中队长堂野君开枪射击,打中军官头部。张自忠殉国当日,他的部下夜袭南瓜店,拼死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经查验,张自忠全身八处负伤,右肩、右腿为炮弹伤,腹部刺刀伤,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

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