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李渔求医之思

【2018-09】李渔求医之思

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不幸身染重病。他不找东村和西村的名医,却去求镇上那个曾经“医死”过好几个人的医生。家里人感到很奇怪,李渔解释说:“东村和西村的两个医生从不收治危急病人,当然没有医死人的历史,但同时也就没有救治危急病人的经验。而镇上那个医生,不拒危急之症,虽然医死了几个人,但从中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医术定会高明些。” 果然,李渔很快痊愈了。

李渔慧眼识医,睿思知医,容错求医,独到是深识,明智是看透,令人击掌。联想到识人、容人、用人,颇多启迪。

识人以德为上,首要看担当。医者,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对危急病人敢接、敢治,不推脱,尽心尽责,这是良德医风。医死过人,要辩证地看。危重之中救人,必有死与活两种结果。既非责任医疗事故,也非医术不行,而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如病入膏肓,如年岁已老、器官已衰,这怨不得医生。这里,敢接敢治是医德高尚的表现。敢揽瓷器活,必有金刚钻,偶尔失误,也会“吃堑长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间事事,一一顺成者,恐亘古未有,多有磨难砥砺,多有失误教训,容错理所当然。诸葛亮博古通今,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却也痛失街亭,险沦空城。倘若抓住不放,革职查办,不得翻身,蜀则不保。人的认识和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失误错误在所难免,知错改错,“善败不亡”。大浪涌来,难免趔趄湿鞋;跋涉险滩,难免失足陷脚;市场风势一转,便要火烧赤壁;千虑之一失,就可能上演滑铁卢。所以,有容错机制,还要有容错舆论,不可“一棍子打死”,要给干事者“保底”,始终有用武之地。

识人用人看实质。作为医生,没有医死过人,似乎名声不错,但可能恰恰是庸医;医死过人,似乎名声不好,但却实是医术高明。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时有救不活的时候。扁鹊三兄弟皆从医,大哥善于“防患于未然”,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天下不闻;二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闻名乡里;扁鹊善于治重病,闻名天下。三人都是人才,术业有专攻,治病各有所长,皆当重用,倘若以名声论高低,厚此薄彼,便会埋没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有这种眼界,沙里澄金筛得出,病蚌生珠识得到,总使人才脱颖而出;要有这种魄力,敢于“月下追韩信”,善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不叫人才扼腕长叹;要有这种气度,少一些“平衡照顾”,多一些唯才是举;少一些“论资排辈”,多一些任人唯贤,不叫劣币驱良币。如此,不尽人才滚滚而来,赫赫伟业便蒸蒸日上。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