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实施,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世界银行集团2018年2月22日发表的《中国系统性国别诊断》表示,中国在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几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习近平总书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今后三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宋洪远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与成就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
在这一阶段,首先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即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这种土地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与此同时,在农村进行的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改革,也为解决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打开了出路。这些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并通过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化以及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三个方面的渠道,将利益传递到贫困人口,使贫困农民得以脱贫致富,农村贫困现象大幅度缓解。
第二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地区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但少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距逐步扩大。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凸现出来,低收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经济收入不能维持其生存的基本需要。
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政府自1986年起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并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自此,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
第三阶段: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国家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特征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贫困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缘性特征。
以1994年3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的公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明确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在1997年至1999年这三年中,我国每年有80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年度数量最高水平。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提出的目标。
第四阶段: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在这一阶段,通过实施第一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又有了减少,贫困发生率也有了下降。
第五阶段: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也是目前正在实施的第二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地艰苦奋斗,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中披露的数据,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37年间(1978-2015)总共减少了7.1亿。
第二,我国减贫工作的卓越成就推动了全球贫困人口的下降。联合国发表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中国在其中的贡献率超过70%,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探索出“三轮驱动”的扶贫模式,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