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

【2019-03】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

[中图分类号] S73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03-0063-03

绿色城市,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立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循环、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1。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大都市的发展经验是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宜居城市的必经途径。德国首都柏林被誉为欧洲最绿色环保的城市之一,其在绿色发展上的理念、政策、措施值得学习借鉴。

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

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废墟中重生,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规划,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加上对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生态生活的不懈追求,共同成就了世界知名的绿色城市。

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柏林市域面积891.85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约1.6万公顷,公共绿地超过3300处近1.3万公顷,分别占城市总面积的18%和14%。湖泊河流总面积5370公顷,约为总面积的6%,加上4%的农业用地和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超过2500处、约5500公顷的墓地、小花园、建筑绿化等,蓝绿面积接近50%。凯旋柱周边2.4平方公里的蒂尔加滕公园,被称为柏林的绿肺。废置的滕珀尔霍夫机场,更是市中心面积超过蒂尔加滕公园的巨型绿地。城市的闲置角落、公屋建筑的平屋顶和垂直墙壁都被绿化,政府根据绿化面积按比例给予补贴或减税激励。很多社区周边的公共空间允许市民申请低价租用,变成蔬菜和花草混合种植的小菜园或小花园。

雨水回收利用的海绵城市。柏林年降雨量580毫米,和北京接近。“无污染的直接用,轻污染的简单处理后用,有污染的强制处理后排放”的雨水回收利用理念,让柏林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政府实施“雨水费”制度,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公共建筑和居民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如果建筑没有雨水利用设施,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则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缴纳每平方米约1.84欧元的费用。房顶多余的雨水或斜坡屋顶的雨水通过固定在房檐处的灰色天沟和专用管道收集,经过简单过滤后储存于建筑物雨水收集罐或蓄水器,用于洗衣、洗车、冲厕、绿化浇灌及消防等。鼓励平屋顶绿化和建设地上景观设施,吸水蓄水并减轻排水压力。城市人行道用石块或透水砖铺设,成为柏林独特的风景。道路上的雨水,由于含有大量金属、橡胶和燃油等污染物,经专用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河流。

慢行系统为导向的畅通城市。柏林地铁地下156公里,地面190公里,城际铁路300公里,公交线路5000公里,联合构建了便捷快速的交通系统。大面积森林绿地为慢行交通系统提供了可能。为增进人和城市的融合,道路普遍不宽,红绿灯多数可手动感应触发。骑行系统是柏林道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道路中单独规划并印有自行车标识,连续不中断。在城区优化计划中,很多道路减少一条小汽车道,调整为自行车道,甚至有道路只保留一条汽车单行道,而拥有左右两条自行车道。小汽车礼让自行车和行人成为公共规则。尽管柏林人均拥有小汽车数量全德最低(每千人350辆,德国是每千人800辆),但中心城区停车依然是大问题。为保证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停车场主要建在地下和商场顶楼。路边根据道路资源情况设置不同的停车方式,主干道有些车位设置在马路中间隔离带处。中心城区实行固定价格、固定街区的居民停车证制度,外来车辆停车不能超2小时,确保路侧停车资源的流动性使用。中心城区停车不便而且费用昂贵,部分区域只允许绿标环保汽车行驶,不断改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和公共交通系统,使柏林汽车的使用强度大大降低。

垃圾分类回收的循环城市。1904年,德国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严格分类和严格的回收系统,使德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在欧洲名列前茅。德国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学习垃圾分类,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通过分类教育、自律教育、收费措施、法律保障、风气引导、时尚宣传等综合施策,3R理念(垃圾减量Reduce、物品再利用Reuse、循环Recircle)在柏林落地生根。德国垃圾分为9类,平时家庭每天产生的主要是有机垃圾(食物垃圾和动植物垃圾)、轻型包装(塑胶金属和捆扎材料)、纸类、玻璃类、未分类垃圾5类,还有诸如化学电池一类的特殊垃圾、家电家具等大件垃圾、旧衣物、建筑垃圾4类(这些多数要去固定地方回收或是联系上门回收)。从家庭到社区,垃圾桶都分颜色,灰棕色垃圾桶用于装有机垃圾,黄色或橘色垃圾桶装包装垃圾或塑料、金属和复合材料制成的其他物品,蓝色垃圾桶装纸质垃圾,绿色垃圾桶装玻璃类垃圾,黑色垃圾筒装其他生活垃圾。家庭按照产生的垃圾量从垃圾处理公司租订垃圾桶,并按规定时间倾倒。如果不分类会被警告,再次发生会被曝光和罚款。不同类型的垃圾送到不同处理厂进行优化处理。可重复利用的纸类、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垃圾,重新制造成不同等级质量的相应制品。不分类垃圾在焚烧厂焚烧后,用于生产再生性建筑材料。垃圾焚烧是热电联产,给居民供应暖气、热水并发电。

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节能城市。德国民用电价平均超过29欧分,为全欧洲最贵。节能成为德国人的生活习惯,租卖房子都要标明能耗。德国电费贵和能源转型有关。一方面是减少空气污染颗粒物排放的需要(德国规定PM10及以下颗粒物超过50微克的天数每年不能超过35天),有计划的用天然气发电取代成本低却污染严重的褐煤发电。另一方面,德国决定于2022年前关闭全部17座核电厂,普及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生物燃料和氢能等。德国可再生能源占发电量比例,计划2030年达到50%以上,2050年达到80%以上。德国制定了一套极具进取性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准,至2020年降低40%,2050年降低80%。从1998年电力改革开始,20年间电价上涨71%,其中电力生产和传输的价格仅仅上涨1%,税费上涨295%。柏林纬度高,气候较寒冷。尤其是冬季,保温节能和供暖设施就成为城市建筑的标配。柏林建筑的墙壁普遍比较厚实,窗户不大,多采用双层中空玻璃,保温性能很好。柏林的供暖采用集中供暖和自供暖相结合,每一个暖气片都安装一个调节阀,温度可自行调节。收费是像收电费一样,按照热水的流量精细化收费,基本没有暖气太热开窗降温的情况。

对北京绿色发展的启示

对比柏林,北京在绿色发展上有较好的基础,但依然差距很大,尤其是绿色生态空间、绿色发展政策、精细化治理能力和市民绿色生活习惯方面。

加强绿色生态空间和活动空间建设。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可供市民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公园、花园、森林、湿地、绿地,是城市生态循环、气候调节、水土巩固、空气清洁的重要载体。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要尽可能实现腾退空间“留白增绿”,增加树林、草地、湿地、池塘等绿色生态空间。“一绿”和“二绿”范围内要确保还绿,其他区域每年确定增绿比例,按照不同形式给予绿化补贴。充分利用城市立面空间,加快推动绿色屋顶建设和墙壁的垂直绿化。完善以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为导向的交通体系,适当减少主城区机动车道路面积。实行主城区机动车单向行驶模式,加快层级不同的步道和自行车道规划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环城穿城结合的步道和自行车道体系。深入落实《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加强主城区停车管理,统筹停车资源,按街区精细规划停车区域和停车方式。加快推出居民路边停车证制度,保障居民停车。推动智能计费装置和巡逻检查相结合,动态调节来访车辆,提高利用效率。鼓励社会投资,有序探索单位和私家车位共享经济。

研究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细则。深入推进北京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在通州区、延庆区试点经验基础上,完善强制性措施和引导性措施相结合的实施性政策体系。对新增建筑物提出雨水收集强制性要求,并作为建筑物验收的基本标准之一。积极推动对既有建筑物的改造,增加雨水收集、存储和使用设施。在疏解腾退地区集中恢复景观水系,向社会推出“微生态景观营造计划”。研究制定可渗透率标准,逐步将道路、停车场和部分小广场改造为透水渗水性能好的砖石路面。在新建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改造中推广雨污分流系统,恢复生态河湖系统,改善城市流域微循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探索雨水直排费征收制度,专款专用,用于雨水利用设施的专项维护经费。

实现精细化垃圾分类。强制推行垃圾分类措施,参照污水处理费模式,在物业费中将垃圾费单列,实行分户计价模式,形成垃圾数量和收费挂钩的弹性机制,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探索积分换礼或冲抵垃圾费机制,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鼓励成立垃圾回收和资源利用的专业化、连锁化机构,收编当前作坊式或个体式垃圾回收从业者,改变低水平散乱脏差的垃圾回收模式,实现垃圾收运网络和废品回收网络的融合。

引导市民养成绿色生活的理念和习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力争让宣传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建议从幼儿园开始,贯穿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开展节水护水、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让绿色生活习惯伴随终生。

[参考文献]

[1]绿色城市理论与实践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2018(7).

[2]浅谈美丽中国建设的四个维度[J].人文之友,2018(5).

(作者简介:郭文杰,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