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鹅湖书院

走进鹅湖书院

江西省上饶市西南方约30公里处有一座鹅湖山,山势绵延,山峰叠翠,松林簌簌,溪水淙淙,景色秀美宜人。北麓一山谷平川处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书院,书院与山同名曰鹅湖书院。它曾与庐山白鹿洞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南昌豫章书院齐名,并在灿若星辰的哲学及教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古代江西书院发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一座书院。

鹅湖书院的建造起因于影响深远的“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五月,浙东大儒吕祖谦在福建与朱熹二人合编《近思录》完稿后,邀请朱熹前往鹅湖寺与陆九渊、陆九龄进行学术讨论,意欲调和朱熹和陆九渊兄弟在学术上的分歧。六月,朱陆双方应约在鹅湖寺“相与讲其所闻之学”,并就治学方法和修身之道等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会,也是我国学术史上最早的学术论辩之一,它对促进书院以后实行教育“会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人为纪念这一名载千古的学术盛会,在朱陆聚会之地鹅湖寺旁建四贤祠以祀之,明景泰年间正式更名为鹅湖书院。

“文墨传真意,丹青吐芳华”。在8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鹅湖书院迭经兴颓修扩和风雨沧桑,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文史哲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书写了古代江西书院发展史上灿烂的一笔。现今的鹅湖书院已成为当代学人研究古代教育、哲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中外游人访古览今的旅游胜地。

书院背靠鹅湖山,左拥鹅湖塔,右揽鹅湖寺,左右两侧山势合抱,前有一石山作屏,四周重峰叠峦,山间鸟鸣嘤嘤,置身其中心情顿时豁然开阔起来。进入书院头门,一座巍峨挺拔的青石牌坊迎面而立,“斯文宗主”四个遒劲潇洒的大字赫然入目。

漫步在这古代青衣学子慕名而趋之地,白墙灰瓦间的时空宁静而清幽、芬芳而宜人,移步换景中散发着温和淡雅的书卷气息。

想当年,朱熹45岁,理学大家,声名远播;陆九渊36岁,初创心学,初出茅庐。虽然两人在当时的学术地位是有差距的,但朱熹对陆九渊并无轻视之意,陆九渊对朱熹也无畏惧之情,两人以平等的姿态坐在一起激辩学术、探寻真理。尤为可贵的是,两人学术观点虽然迥异,但并不影响此后双方的学术交往与友谊,相反“鹅湖之会”后,朱陆两人的学术交流更加密切、友谊更加牢固。

朱陆“鹅湖之会”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13年后南宋文学家陈亮与辛弃疾又在鹅湖寺进行了一次“鹅湖之会”。两位壮怀激烈、文采飞扬的爱国词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尽情倾诉报国之志。陈亮“逗留弥旬乃别”。离去次日,辛弃疾意犹未尽,复又追赶陈亮。夜半投宿于吴氏泉湖回望楼,闻邻人笛声凄然感伤,赋《贺新郎》词,抒发惜别之情。此后,辛陈赋词多首唱和,慷慨悲歌令后人掩卷叹息。辛陈“鹅湖之会”,高山流水剑胆琴心流传千古。

时光荏苒,精神永恒。800余年虽过,鹅湖书院就像一个沧桑老者始终端坐在鹅湖山下看风吹稻浪、豚栅鸡栖,而我们依旧能感知到书写在这片千年一辩之地上的人文精神与散落到乡野间的袅袅书香。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