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花事

京城花事

京城人养花的爱好由来已久,并早有花匠这个职业,称为“花儿把式”。一些深宅大院里有自己的花房,或是花棚,主人会聘专门的花匠来养护花草。那时不论是在幽静的深宅大院还是群居的大杂院里,家家户户都会养些花。有条件的院子里会栽石榴、竹子,局促些的地方养月季、茉莉和栀子花。

老北京人不仅喜欢自己种花养花,也喜欢四处赏花。宫里的人赏花可到御花园,园内盆花桩景散落其间,步步皆景美不胜收。乾隆帝是喜花之人,据说位于御花园东南角的绛雪轩之名为乾隆所赐。那时乾隆皇帝常到绛雪轩观花吟诗,行风雅之事。当时轩前有海棠树五株,每当花瓣飘落时,宛若红色雪花漫天萦舞。乾隆见此景欣然作诗:“绛雪百年轩,五株峙禁园”,并赐名此轩为“绛雪轩”。据说御花园不仅春天有花可赏,冬日亦可饱眼福。这是因为慈禧喜欢花卉,经常给花儿把式出难题,比如要在冬天看月季花儿。为了满足慈禧的心愿,京南花乡的花农就发明了暖房,以确保四季有花开、有花赏。当时的轩前有琉璃花坛,内栽有极为罕见的太平花,是西太后命人从河南移来栽种于此的。

御花园之景虽美,可普通百姓近前不得。老北京街道上没有花儿可以看,到了春天,花除了开在皇家园林,便是开在寺庙和四合院里。过去有个顺口溜: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每逢开春,人们都会去这四座古老的寺庙赏花。 先讲崇效寺,寺庙是唐代名刹,位于崇效胡同内。这里在清代初期是以枣花闻名,后以丁香花著称。后又从山东曹州移来牡丹花,尤以绿、墨牡丹闻名京城。

再说花之寺,最早提到“花之寺”的是清初诗人周亮工,有诗题为《过东莞,武、刘二孝廉载酒谈花之寺,为沂之胜境,同楚中刘公蕃赋》。诗文中所提及的东莞是今日沂河上游的沂南县,花之寺就在沂南县境内。为什么会有京城花之寺的传闻呢?这与扬州八怪中的罗聘有很大的关系。罗聘是乾嘉年间著名画家,他在京城卖画时曾蜗居于右安门外的三官庙。罗聘自称前生在花之寺出家,因而自号“花之寺僧”。他的好友曾燠出资修葺了三官庙,并为其书“花之寺”一匾,以此命名庙中一个繁花似锦的小院,京城的“花之寺”之名便由此而来。

花之寺以海棠、芍药最为著名,据说早先在这里种下海棠的人是嘉庆年间的大臣董诰。震钧《天咫偶闻》卷九所描绘花之寺的盛景可让今人垂涎三尺:壁悬宾谷先生诗帧,花木盈庭,大有葱倩之致。寺以南皆花田也,每晨负担入城,卖花声里,春事翩跹。大都以此间为托根之所,而以芍药为尤盛。十钱可得数花,短几长瓶,春色如海矣。殆谓寺内以海棠胜,寺外以花田胜,尤以芍药为胜。周寿昌《花之寺看海棠》则是描绘寺内海棠的佳作:花之寺里海棠树,老佛坐看三百年。虬舞槎枒俯高阁,燕翻红紫烂诸天。偶因微雨破春寂,便放东风入酒颠。满眼芳菲感禅悦,却听笙磬咽流泉。

花之寺自清朝中后期至民国时成了文人雅士酬唱汇集的场所,到了民国中后期渐渐败落,现在已是荡然无存。在民国十四年冬,《现代评论》杂志刊登凌叔华小说《花之寺》,其中描述了花之寺败落的景象:砖铺的院子,砖缝里满生乱草,正殿两旁的藏经阁已经被人抽去阁顶上许多瓦片,酱红墙的灰已成片的掉下了。院内人影都没有一个,花树也没有,只有墙脚下一株被人砍去大干只留一根小干的海棠,高高的发了二三剪长枝,伸出墙头,迎着日光开几球粉红的花。

天宁寺不同于花之寺,寺庙至今保存完好。它位于广安门外,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原名光林寺。从明朝末年开始,天宁寺逐渐成为京城赏花的好去处。到了清代,寺中设有花圃,种有芍药和桂花,亦有荷花、菊花。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皆已不可追,只剩法源寺的丁香可赏。法源寺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段东侧,始建于唐。清朝时,雍正帝赐名法源寺,是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清代康、乾之后,法源寺渐以繁茂的花草树木名冠京华。乾隆曾在此栽植两棵西府海棠,当时便以海棠最盛。待到同治、光绪之后,直至1949年前,以丁香称雄京城。寺内前庭后院皆植丁香,法源寺因此又得名“香刹”。犹在四五月花事盛时,院中淡紫、淡碧的香雾营造出宁静馥郁的氛围,活现了“禅房花木深”的名句。法源寺的丁香曾与崇效寺的牡丹、恭王府的海棠并称为京畿三大花事,是京城人喜爱流连之地,林则徐、纪晓岚、龚自珍等名人皆在此留下过足迹和诗篇。就连印度诗圣泰戈尔,也在徐志摩的陪同下来法源寺观赏过丁香。

如今的法源寺还保留着数株珍贵的丁香树,除了有紫丁香和白丁香,还有南洋马鲁古的丁香,其花为四瓣,盛开时花缘颜色更深,有欲滴之势,实为罕见。游人若是置身其中,品清茶、闻花香,听梵音悠扬,更觉得古寺幽深静远。老北京赏花处还有其它寺庙,比如早春赏玉兰就有大觉寺、潭柘寺和颐和园。大觉寺的玉兰明朝已有,历史久远为京城之首;潭柘寺的玉兰一株双色,号称“二乔”,亦让人遐想。

讲到老北京花事,旧京遗存的花神庙是必然要提及。花神意为花之神,关于其最早的记述出现在唐天宝年间,传说有牡丹花仙戏于花朵丛中。京城名声最大的花神庙是丰台花乡的西花神庙和东花神庙。西花神庙亦称西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花农祭祀花神的场所,也是丰台各处花行同业公会的会址和会馆。东花神庙俗称东庙,亦建于明代,是花农祈求丰收的场所。

旧京遗存的花神庙还有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慈济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门洞。现已无存的花神庙,还有陶然亭公园湖心岛锦秋墩顶上的花仙祠,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颐和园里也有花神庙,坐落于苏州街北侧、妙觉寺的东侧。此庙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900年寺庙遭八国联军破坏,后复建。

当下京城遍布赏花之处,已不拘于紫禁城御花园、寺庙或是某个园子,如今的人们多是步出居所便可见到花开,这是很幸福的事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