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高铁上为什么不安静

【2019-07】高铁上为什么不安静

英国知名主持人杰里米•克拉克森在中国搭乘高铁时,遇到一名男子连续好几个小时大声打电话,气得他拍下视频,放到社交网络上,一时成了新闻热点。

高铁车厢喧嚣不止,几乎成了公害。乘坐高铁时,我们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不快”:窗明几净的高铁车厢里,左边的大姐一路用手机大声“谈生意”,搞得半个车厢都知道她管着“一个亿”的大项目;右边的小哥一路上用iPad打着电子游戏,音效轰鸣声吓人;前边的阿姨一路用手机放着音乐,古老的旋律伴你整个旅途……

原本舒适安静的高铁车厢,沦陷在一片聒噪中。中国高铁的硬件升级了,但是作为软件的高铁文明习惯还相对滞后。这个新型文明议题是该得到重视了,也该立立规矩了。

一方面,智能手机成为现代人须臾难以离开的必需品,通讯、娱乐、订餐、转账都少不了它,但是相关的“手机文明”却还有待完善。很多人大声打电话、不插耳机看手机视频,未必有多大恶意,但就是缺了这根弦,没有意识到自己手机里发出的噪声已经影响到了周遭的人。社会的文明规范应该随着科技水平、生活模式共同演进,“手机文明”这块短板要及时补上。

另一方面,心理学上有所谓“破窗效应”,一旦房子的玻璃窗坏了,没有及时修补,那么很多人都会扔石头搞破坏,形成“破罐破摔”。作为封闭环境的车厢秩序其实也是这样。曾几何时,绿皮车时代车厢的环境普遍比较一般,不仅常常超员,人挤得前胸贴后背,而且车厢里不时弄得一片狼藉,果皮、瓜子壳随便扔,抽烟也没有人管……进入高铁时代后,没有那么拥挤了,车厢干净舒适了,大家对于文明行为的要求也提升了。大声打手机、外放手机的视频等行为,在如今的高铁车厢环境中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高铁时代需要立规矩,需要直面大声喧哗的顽疾,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拿出决心,需要铁路部门、宣传机构、媒体、司法机关等形成合力,大力宣传高铁时代的“车厢文明”“手机文明”风尚,旗帜鲜明地倡导“手机插耳机,文明齐努力”等新文明规则,让小小的耳机或者关闭音量成为车厢文明的新抓手。在工作中,宣传相关文明规则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不必一味强化惩罚,比如由乘务员先行劝阻,提醒乘客“降低分贝”,或由相关志愿者发放“文明耳塞”等。

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博弈以及共识的形成过程已大大加速,一两次的公共事件就足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普遍接受的文明规范。从去年的高铁“霸座事件”到今年的“高铁辱骂门”,事件从在网络上曝光,到相关部门及时处置,再到形成社会共识以及推动相关的规范出台,促进了舆论和社会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短短时间里就推进了社会风气转化,解决了之前司空见惯的车厢“霸座”、骂人问题,树立了新的文明标杆,也让更多人心悦诚服地去接纳新的文明规则。

目前,我国高铁技术引领全球,高铁速度进一步提升,车厢文明也应该从“绿皮时代”驶入“高铁时代”,让高铁不仅跑出速度,也做出文明表率。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