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请历史记住他们 ——“两弹一星”研制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因此,让新时期的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聚焦新时期国家重大需求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何林

何林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

点击观看分段报告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视频

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的体会。

1999年5月6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同时刊载了一篇文章,叫《请历史记住他们》,作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间在中国科学院担任党组书记的张劲夫同志。他的这篇文章刊登之后,在全国科技界,包括国防军工领域都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中国科学院再次以《请历史记住他们》为题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由厦门大学出版,共41篇文章,除了杨振宁写的一篇回忆邓稼先的文章之外,其他文章都由亲身参与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同志所撰写。另外还要向大家推荐一本跟“两弹一星”相关的很重要的书,就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原国务委员宋健同志主编的《“两弹一星”元勋传》。这本书由23篇“两弹一星”元勋的传记组成,全面展示了“两弹一星”元勋们的成长历程和经历。上面提到的两本书是我今天跟大家交流学习心得的主要资料来源。

1999年的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下图是授奖仪式上拍的一张照片。

1

照片里包括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等人。23位专家中有七位当时已经不在人世,所以是追授的,还有一位是钱学森院士,他因行动不便没有来到现场,因此现场接受颁奖的一共是15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2

上图是全部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的院士21位。在他们当中有17位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其中15位是在投身“两弹一星”事业之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当年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事业之间的紧密关系。颁奖时间是1999年9月18日,时光倒回68年前,1931年的9月18日却是中国历史上相当黑暗的一天。这一天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很快占领了我们的东三省,所以也被称为“东北沦亡纪念日”。在1999年“两弹一星”元勋授勋之后,聂荣臻元帅的秘书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达过这样一层意思,之所以选择“九一八”进行颁奖,目的是说明中国人不仅在政治上站起来了,在科技上也站起来了,任人宰割的历史将永远成为过去。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段王大珩唱卡拉OK的故事。

3

王大珩当时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几个学生请他吃饭,席间大家唱卡拉OK助兴。王老一开始说听大家唱,自己不唱,后来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几对衣着鲜艳的青年男女,他们踩着轻快的节拍翩翩起舞,歌词唱的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他的表情一下子凝重起来,主动要求说要唱这支歌,还特别强调不要伴奏,伴奏会失真。

关于王老唱歌,书中有一段描写,我们来看一下:

王老的嗓音既不圆润,也不嘹亮,唱到高音处还能明显感觉到底气不足,但王老的歌声饱含着情、浸透着泪,每一句话的歌词都仿佛从心底流出,整首歌一字不落地唱完后,房间内一片寂静,充溢着悲伤的情绪。随后王老跟大家讲,1937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七七事变”爆发之后,王老也加入了南下逃亡的队伍,《松花江上》这首歌是王老在逃难的船上从几个东北流亡大学生那里学来的。开始船上只有这几名大学生唱,后来全船的人都学会了,一起唱,大家轮番唱,整整唱了一夜,还有很多人跟着哭了一夜。所以王老跟他的学生讲:“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拿来娱乐。”

4

再看另一位“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他是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同时也是2017年八一建军节习近平总书记授予的十位“八一勋章”获得者之一。1937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大学,正赶上史上著名的浙大西迁。浙大的校史馆中有一幅地图,描述了当年浙江大学在抗战期间从杭州经过江西、湖南、广西,最后到贵州遵义落脚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几个时间点:1937年9月,程开甲这一届新生刚入学就迁到了浙江的西天目山上课。到了11月,敌人在浙江嘉兴全公亭登陆,学校迁到杭州建德。又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937年12月,敌陷杭州,浙大师生历尽艰险,分批到达江西吉安。到了1939年12月,敌扰贵南,学校西迁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直至抗战胜利。所以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学习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每次学校搬迁,除了学生和老师要走,很多仪器和图书当然也要跟着走。有一次搬迁过程中经过水路,物理系的几箱书掉到了河里。到了目的地之后,在老师的组织下,程开甲和同学们一起把书一本本地晾开、晒干,看着那些受损的图书,程开甲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程开甲在学校时就非常爱读书,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程book”,但他流泪却不仅仅是因为爱书,更主要的原因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被侵略者追赶着到处逃跑、躲藏的屈辱和愤懑。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正是“两弹一星”元勋和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满怀报国热情,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坚韧不拔、突破万重难关的动力之源。

我们这里举的是王大珩和程开甲的例子,如果大家阅读《“两弹一星”元勋传》,会发现许多元勋都对当初被侵略的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的体会。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