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知重负重的意蕴与内涵

深刻理解知重负重的意蕴与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把“知重负重”四个字送给广大中青年干部,他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研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几个关联性很强的高频词让人印象尤深:担当、奋斗、斗争精神,它们背后很重要的共同指向,就是要防止承平日久精神萎靡,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知重负重,在时代大潮中奋勇搏击,练就足够宽的肩膀和铁一样的脊梁。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倘若只做顺风顺水的行者,必然见不得大的风景。知重负重方显大时代的精神风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把“知重负重”四个字送给广大中青年干部,他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其情其理,字字千钧,跃然纸上。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本身就是一部知重负重的艰辛奋斗史,就是一部坚忍不拔的伟大斗争史。革命和建设年代,我们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历经千淘万漉,建立并巩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克服重重思想阻力,实现拨乱反正,开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前进发展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从党的自我革命抓起,一体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从难啃的硬骨头改起,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振奋人心的攻坚战。贯穿这始终让人荡气回肠的正是一种“烈火焚烧若等闲”“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伟力。凭借着这样一股子劲,我们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当前,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将强未强之时,很容易触发各种可以和难以预知的风险。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转化,经济运行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改革行至多点发力、滚石上山的关键当口,大国关系面临深度博弈。新的执政环境和条件下,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依旧错综复杂,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方此之时,倘若意志不坚、骨头不硬,就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成为行之不远的泥足巨人。唯有知重负重、不畏险阻、勇于斗争,才能始终把握战略上的主动,铸就新时代的伟大辉煌。

知重负重,就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能让躁气压倒了静气。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样的清醒自知与战略定力,充分反映了一个成熟政党的睿智与品格,使得我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做到镇定自若、泰然处之。揆诸过往无数的功过与成败,盛极而衰者有之、持盈守缺者有之、以静制动者亦有之。历史的常态往往并不是人们所期许的那样四平八稳、丽日晴空,其奥妙和让人回味之处恰恰在于危与机的转化、顺与逆的交替。人物的意志品质与精神状态成为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我们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要始终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保持好负重登山、逆水行舟的心态。只有沉着冷静、心有定力、迎难而上,才能任凭潮流翻转,我自安之若素。

知重负重,就要持恒追远,不能只想着出奇而忘了守拙。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作风养成提出的重要遵循。其中折射出的精神品质一直都为共产党人所推崇,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比如,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石油职工形成的“三老四严”精神,所谓“三老”,就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质朴的言辞依然穿透着历久弥新的人格力量。这些对于我们今天增强负重之志都大有裨益。时下不乏一些人信奉巧字当头的人生哲学,习惯遇到矛盾击鼓传花,熟稔投机取巧婉转曲达,热衷凭风借力搭乘便车,倘若任之渐变传染影响到政治生态甚至社会心态,危害不可小觑。中华文化自古倡导以道为体、以术为用,一向不缺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深沉情怀。作为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中国共产党人,将这样一种情怀完美融入自身的价值观,无愧为实现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要永远铭记那些勇立时代潮头,无悔拼搏奉献的守拙守正之人。像我们这样大一个国家,有些担子必须有人扛,有些目标根本无捷径可走,要甘于埋头厚植内心的笃定与执着,纵须移山填海亦不为惧。

知重负重,就要保持斗争精神,不能只当“绅士”不作“战士”。历史总是在矛盾中行进、在斗争中淬炼、在破立中发展。当斗不斗、当争不争,只会让肩膀越来越软,徒增形势的复杂。正如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讲,要始终注重在时代浪潮中涵养风骨,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斗志。强调知重负重、呼唤斗争精神,从根本上讲,是由党对内对外面临的执政处境所决定的。欲久必斗、欲强必斗。要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同一切试图通过质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来变相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言行作斗争。在风险挑战面前不畏难、不退缩,尽锐出战、敢战能胜。牢牢把握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熟练掌握斗争的方法、艺术和策略,在伟大斗争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知重负重,就要筑牢为民之志,不能只讲“小我”不讲“大我”。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毛泽东曾把共产党员形容为“一种特别的人”,特就特在,他们完全不谋私利,只为民族与人民谋福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时曾深情地讲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其中体现的境界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一脉相连、一以贯之。什么是知重负重的内心支柱,什么又是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说到底,都需要我们到人民二字中去寻找终极答案。倘若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就会拈轻怕重、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邃思考而得出的宝贵结论。当前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勉励全党在砥砺奋进中保持审视内心的能力,勿忘走过的过去,勿忘为什么出发。前进道路上,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才能实现党的宗旨和使命,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知重负重,就要坚持知行统一,不能只练“唱功”不练“做功”。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倘若述而不作,知其重而不能负其重,理论上再自觉、口号上再漂亮,也是空中楼阁,无济于事,所谓“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党员干部要坚持在事上磨、在干中练,努力争做实干家。管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格瑞斯特定理,讲的就是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作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忠实践行者,党员干部就要善于在狠抓落实中展现担当作为、彰显党性原则。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而不是加油喊,更不能光摸袖子里面的胳膊,甚至表演原地快速摆臂的虚功。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坚持微观运行与宏观战略相匹配,对照任务书和时间表,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