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韩陆:红十字工作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

二、不忘初心,红十字在行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索尔费里诺”式的战争并没有绝迹,自然和人为灾害不断。尤其是“9·11”恐怖袭击之后,人道危机与恐怖主义、能源、气候、环境等问题相互交织,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全球人道需求持续增长。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作为历史最长、会员最多的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成员的中国红十字会必须同所有红十字运动成员一道,秉承人道主义,审时度势、积极应对传统和非传统的人道危机,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努力奋斗。

(一)非传统的人道危机,恐怖袭击

进入21世纪以来,以“9•11”恐怖袭击为代表,恐怖袭击的策略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袭击目标,以平民百姓取代军政首脑和军事目标;二是袭击规模,大规模杀伤平民以制造最大的恐怖;三是不择手段,用自杀性袭击和非常规武器(火车、飞机、毒气等)造成大规模杀伤;四是看不见的战争,我明敌暗、不分国界、没有战场、随时随地、不宣而战。

1.纽约“9·11”恐怖袭击

美国红十字会做出了出色的表现,有120多万红十字志愿者参与了这次救援,平均约每27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名红十字志愿者。美国红十字会97%的工作都是由志愿者来完成的。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红十字会于第一时间设立了29个临时避难所,全天24小时服务,提供了1000多万份餐饮,还有心理援助志愿者在遗体辨认中心和殡仪馆服务等等。

2.莫斯科2002年10月23日剧院人质危机

2002年10月23日晚,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发生人质危机(912名人质中130名丧生)。事发后,恐怖分子拒绝同俄罗斯联邦政府进行谈判,但同意与红十字会代表接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代表得以携带药品和医疗设备进入被武装分子占据的剧院救助伤病员,并将一些患病的妇女和儿童人质带出了剧院。事件说明,即使在武力对峙中红十字组织仍有可能作为第三方从中斡旋,为改善人质状况和营救人质发挥政府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别斯兰2004年9月1日学校人质危机

2004年9月1日,俄联邦南部的别斯兰市第一学校发生人质危机(1200多人被扣为人质,326名人质死亡)。事发后,俄罗斯红十字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援系统。事件期间,上千名人质的亲属不分昼夜地聚集在学校外面,焦虑不安地期待他们的亲人能被释放。红十字志愿人员始终在现场安抚人质的家属和朋友以及刚被释放的人质,同时还做好了协助递送食物和其它必需物品给人质的准备。人质事件结束后,红十字会立即投入了对伤员的抢救和对受害者及其亲人的心理治疗。

4.马德里2004年3月11日旅客列车连环爆炸案

2004年3月11日早晨上班高峰期间,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了旅客列车爆炸事件。在短短的4分钟里,10枚炸弹在4列旅客列车上相继爆炸。事件造成200人死亡,1400多人受伤,成为西班牙二战结束以来所遭受的人员伤亡最惨重的恐怖袭击。西班牙红十字会救援人员在马德里现场的救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的人道主义卫士——王粤

1990年底至1991年初索马里内战期间,时任驻索马里使馆经参处二等秘书、转业军人王粤,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猛烈的炮火,多次出入枪林弹雨,将244名同胞全部安全带离叛军包围的险境,为中方驻索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一等功。《战狼2》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王粤同志。他真的是一个人道主义卫士、一个中国的民族英雄,我们应该向他致敬。

(三)注重灾前预防,应对突发事件

中国自古就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之说,形象地阐明了采取行动应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整治要在局面尚未紊乱之际,对于灾害要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应对突发事件已成为红十字运动新的承诺。2004至2011年,北京红十字会举办了四届红十字工作国际研讨会,主题都是针对城市重大事件和突发意外事件做准备,即红十字会必须准备应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

1.突发事件:“5·12”汶川大地震

中国红十字会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道救援行动,立即组织和调集了6支紧急医疗救援队奔赴灾区抢救生命。其中,由北京市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组建的医疗救援队由38人组成,设备包括配有心电图机、心脏除颤仪、输氧设备等先进救护设备的5辆救护车、1辆指挥车、1辆通信保障车和1辆第一次投入实战的大型多功能饮食供应车(每小时可提供300份热餐)。为了及时抢救生命,999紧急救援队在2800多公里、连续36小时日夜兼程的路途中只吃了两顿饭,于15日凌晨首先抵达重灾区德阳,稍事整顿后立即奋不顾身投入了救灾行动。中国红十字紧急医疗救援队累计救治伤病员2.6万余人次,巡诊3000余人次,进行各类手术180余台。红十字会还及时派出了2支心理救援队,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

2.重大事件:2008北京奥运会

2007年3月16日,北京奥组委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北京奥运大厦正式签署了有关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合作备忘录》。“红十字与奥运同行,实施志愿服务”成为2007-2008年的重点任务,北京红十字会从2007年11月开始为奥运做准备,在奥运开幕前培训了24万救护人员,包括7万名活跃在奥运会期间赛场内外、全市社区的红十字志愿者。奥运期间,北京红十字会在全市设立了1942个红十字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准备了40支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有132辆急救车、68个急救站、近500名急救人员参与城市急救服务。其中,10辆救护车、30名急救员在奥运主场馆周边24小时待命;102辆救护车、400名医护人员为奥运会开、闭幕式及市民急救提供昼夜保障;邀请了来自6个国家和港、澳等8个城市的27名红十字志愿者来京参与奥运期间的红十字志愿服务。此外,北京红十字会还与SOS国际救援机构合作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国际医疗转运救援队伍,担负起奥运期间境外人员的跨国空中转运任务。

(四)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北京红十字会开展了多方面的防病活动,如开展大学、社区的预防艾滋病活动,开展青少年人道主义教育和自救互救培训。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创建“北京市红十字学校”164所、“北京市红十字示范校”7所,评选出“十佳红十字青少年活动”120项、“优秀红十字青少年会员”1200名。全市18个区(县)全部成立了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全市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共1339个,共有青少年会员47.3万人,教工会员2.8万人。

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寓教于乐,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高青少年避险逃生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水平,与进行卫生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举办了数次“中日韩首都红十字青少年交流活动”夏令营,分别在北京、首尔、东京进行红十字青少年交流,促进了民间交流。

(五)城市安全呼唤防备文化

近年来的灾难频发,给红十字会带来了很多挑战。对此,北京红十字会提出了“城市安全呼唤防备文化”的口号,也就是我们应该把城市安全防患于未然当作一种文化来提倡。城市救援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事先防范,防范技能的普及、培训,防范意识的加强,都是很至关重要的。

此外,通过玉树、汶川的地震救灾,我们也应该反思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目前,我们陆续成立了涵盖教育培训、野外救援以及新闻工作者等方面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红十字会形成合力,在灾前进行广泛的自救互救培训、防灾意识教育、健康知识普及,在灾中第一时间出手施救,在灾后迅速提供一些重建方案、措施,尽快征集必要资金。

三、新时代人道主义事业面临的新挑战

(一)人道主义危机多样化

我们既要面对局部战争、武装冲突、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人的基本权利受到威胁的传统的人道威胁,更要应对包括粮食、水和能源危机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公共卫生、恐怖主义、核威胁、人口迁移等在内的非传统的人道挑战。当前,人道主义援助组织在应对许多重大人道主义危机时显得捉襟见肘,人道主义发展面临新时代全球挑战。

人道主义危机和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应对策略多样化,需要人们用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应对。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和频发多变的人道主义危机,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发展变化以及它对需求做出反应的速度还不够快,人道主义援助领域所掌握的工具和方法还没有丰富到足以应对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人道主义系统对于许多可能导致人道主义危机和挑战的根源性问题几乎束手无策。这些都需要人们创新思维和行动,重新检视目前的人道主义援助系统和流程,探索新技术和寻求新合作伙伴,提供新工具、新产品和新服务,才能促使人道主义系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的需求。

(二)人道主义面临巨大的挑战

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密度的急剧增长,使各种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以及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在增加。最近20年的世界灾难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武装冲突频发且居高不下,人道主义面临巨大的挑战。不久前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以及核污染所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再次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对防灾减灾和救灾的关注。

自然灾难警示我们:发生在人口密集都市的灾难所造成的损失更为惨重;灾前的防范和准备比仓促救灾更人道、更有效。

世界各国防灾救灾正反两面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建立快速、准确、有序的人道主义物流系统至关重要。

(三)人道主义物流

1.物流起源于军事的需要

在古希腊、古罗马和拜占庭帝国,军衔为Logistikas的军官负责财务和供应分配等事宜。中国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语,粮草是物资、先是规划管理、行是流动,简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流起源于军事的需要。

2.人道主义供应链

我们将救灾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人员组织调动、设备物资调配运输,统称为人道主义供应链(Humanitarian supply chains)。人道主义供应链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在自然灾害或其它紧急事件发生前,研究制定防灾救灾的物流系统和计划;发生时,迅速且高效率地安排救援人员和物资。

美国当地时间2009年1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全美航空公司一架国内航班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飞往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起飞后不久,两台发动机因飞鸟撞击失灵。令人庆幸的是,客机成功迫降在冰冷的哈德逊河中。在纽约哈德逊冰河救援中,由于人道主义供应链及时,全部人员脱险只用了30分钟。人道主义供应链迅速联通,海岸警卫队、警局、红十字会等都参与其中。

3.人道主义物流对改善当前和今后的备灾救灾行动的效能和进程至关重要

通常的供应链指的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道主义供应链则涵盖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知识和技能流;是连接灾前准备和灾害反应、采购和分配、总部和外地之间的桥梁;对于重大人道主义行动的成效和响应速度来说,至关重要,如卫生、食品、临时住房、清洁水和卫生设施的供应等救灾工作中最紧迫、最经常、最耗资的部分之一;基于物流部门在供应链中对货物的跟踪,物流数据反映了执行救灾过程中的所有方面,包括供应商和运输商的成效、物流的成本、反应的及时性、捐赠物品的适当性。

4.人道主义物流需保证的五个正确

人道主义物流是一项支持性服务,即提供所需要的手段把货物、人员和制造能力在指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以适当的价格运送到所需的地点。因此,人道主义物流必须保证五个正确:正确的时间、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数量、正确的价格、正确的地点。

5.人道主义物流的五项功能

为了能完全控制供应链管理,人道主义物流肩负着五项功能:评估和规划支持计划;动员和协调;跟踪和交通管理;配送和库存管理;监控和报告。

6.人道主义物流的五个关键词

(1)识别。人道主义物流是一种专业化的复杂功能。一个国家红十字会物流的能力和建设已经成为识别其自身组织能力的重要部分。

(2)起始。人道主义物流是救灾行动与防灾备灾计划的起始点,制定计划首先要纳入人道主义物流。

(3)全局。人道主义物流是涉及相关责任的全局性功能。

(4)准备。积极的人道主义物流准备工作将能大大提高其反应效能。

(5)标准化。人道主义物流标准化应确保服务的便捷、可被快速跟踪、优化成本效益和效率。

7.第三方人道主义物流和供应链

第三方人道物流是能为人道主义活动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作为非营利的人道组织,红十字会无论在人员、资金、专用设备和专用技术等方面都是有限的。在应对重大灾害时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单独地实施高效救灾。充分动员和发挥社会资源和企业的人道力量,实现第三方人道物流可以极大地提高救援的效益和效力。

第三方人道主义供应链的五个方面:一是资金流,如北京红十字会就是和易宝支付、银行合作;二是人员流,如北京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社区辅助救援队;三是物流,即根据需求用铁路、航空或汽车完成物资的运输;四是信息流,如999数字化指挥平台、GPS手机、卫星电话、各种媒体的信息发收系统等;五是知识和技能流,如组织心理辅导救援队、应对各种灾害的专家团队等。

8.物流企业加入人道主义供应链

以UPS公司为例,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公司指派人道主义供应链物流经理,组织运送超级钻岩机抢救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被困在地下700米的深井中的33名矿工。对于人道救灾,UPS公司常常以最低的价格收费。

对需求的清晰认识、保持与供应链各方良好的沟通,是人道主义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制定备灾计划时,我们就要将人道主义物流纳入供应链中,而不是在灾难发生时才把物流作为处理燃眉之急的附加手段。也就是说,建立完备的物流体系应是各种救灾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大力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一任红十字工作者,一生红十字情怀!”我们红十字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学习、工作不断成长,把渺小的自己融入到伟大、高尚的事业中,做好光荣的党和政府的人道主义助手。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