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当“翻译官”

善于当“翻译官”

文风能体现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文风就是作风,文风不实,其根源在于领导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改进文风,乃当务之急、紧要之事。但改进文风不是朝夕能成,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善于当“翻译官”,多做去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故纳新的工作,让讲短话、讲真话、讲实话蔚然成风。

要善于把长篇“翻译”成要言。大道至简。说话写作也是这个道理。文章太长,往往“结果无人看,或者看一半就丢下了”。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创作原则,也是今人说话写作的重要遵循。决不能逢稿必从原始人讲到现代人。闻名于世的《出师表》,诸葛亮只用了741个字,就表明了“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毛泽东只用了114个字,就生动展现了一部中国近代史。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不仅是数量上的要求,也有质量上提升的考量。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把长篇大论“翻译”成片文只字的能力,善于从茫茫“字海”中找出重点要点、核心观点、主要内容,提炼出“干货”,做到言简意赅、言之有物。

要善于把高谈“翻译”成实说。“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但是说理也要讲求方式方法。空洞的大话、套话、空话,不仅讲者无趣,听者也无聊。有人说,讲道理、谈理论当然就空、就虚。其实不然。理论要联系实际,道理也可以讲得很生动。面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争论,邓小平并没有大谈道理,而是相信实践的检验,提出了著名的“猫论”,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40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经常谈及成语典故、历史事件、亲身经历,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是讲真话实话的典范,深受干部群众喜爱。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把“高深”理论“翻译”成实话实说的本领,善于从空洞的说教中解脱出来,用群众常说的话、用群众爱听的话,把握主题,梳理重点,找出关键,务实举措,推动落实。

要善于把天书“翻译”成美文。美文之美,在于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如是为了工整对仗、抑或为显示才学之故而大量使用生僻词语,甚至生造词语,往往造成文章晦涩难懂,犹如天书,让人厌读。领导干部的讲话不是艺术品,倘若读每一篇讲话都要像欣赏艺术品那样花很长时间,岂不贻误战机、贻误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把钩章棘句“翻译”成大白话的造诣,把晦涩难懂的词句转换成普通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要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在遣词造句、语言运用等方面多考虑受众的感受。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领导干部要当好“翻译官”,首先必须把自己的作品“翻译”好,带头改进文风,多讲短话、真话、务实管用的话,少讲空话、套话、晦涩难懂的话,这是真本事,也是硬要求。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一班学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