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从脱贫战场到防疫一线

张黎:从脱贫战场到防疫一线

走田间、进羊圈、钻树林、入农家,风雨无阻。这是贵州省岑巩县新场村第一书记张黎近两年来的每日“必修课”。只要是村民的事,他都有求必应。而这些天,流行病学调查、病毒采样、核酸筛查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从脱贫攻坚战场“无缝衔接”到疫情防控一线,他“逆行”而上,冲在最前面,用“疾控人”的一丝不苟诠释着一名党员的担当。

“这样的第一书记太贴心啦!”

“张书记真不赖,一年多就给我们解决了许多老大难问题!”一说起张黎,贫困户杨平打开了话匣子,“又是请农技员来指导,又是修串户路、装路灯……俺们都看在眼里。”

36岁的张黎是岑巩县疾控中心副主任,2018年3月,经组织选派,到新场村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后,他白天走村入户,晚上一户一档梳理排查,不到2个月,徒步走遍了全村31个村民小组,家家户户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迹。

“张书记动员我们把闲置土地流转出来,种灰树花,每亩收入有700元呐!”村民黄建平难掩兴奋,“土地流转了,俺就在村里灰树花基地务工,每天工资有80元,不仅有了双份收入,还能照顾家里老人。”

群众要脱贫,产业是支撑。根据挨户走访情况,结合村子林区资源优势,张黎请来农业专家做指导,带领全村建起了200余亩灰树花食用菌基地。仅3个月时间,首批600个菌棒就收获了600余斤灰树花菌,每斤售价10元。

“走上创业这条路,不仅有政府的好政策,还多亏了第一书记帮忙。”说起创业养牛的事,向启华十分感慨,“张黎不仅请来养殖专家指导,还给肉牛找销路,这样的第一书记太贴心啦!”

在张黎的带领下,新场村巧落产业棋子,发展起了黄桃、冬瓜、养牛等种植养殖产业,覆盖贫困群众116户418人,贫困发生率从12.35%下降至1.06%。

“我们时间牺牲得多点,大家的健康就多些保障。”

“疫情来得突然,作为疾控人,必须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员’。”张黎说,“跟疫情比,个人困难算不了什么。我们时间牺牲得多点,大家的健康就多些保障。”

1月21日,还在驻村的张黎主动请缨到县疾控中心防疫一线。组织人员培训,储备应急物资,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马不停蹄返岗后,张黎立即进入“连轴转”模式,拿方案、定措施,“5加2”“白加黑”成了常态。

“从腊月二十七到现在,张黎每天都是24小时在岗,家里两个孩子几乎都托付给老人了。”县疾控中心主任田桦说,“他负责的流调和采样组,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危险不小。为确保采样标本有效,他都是现场给采样队员挨个儿培训指导。”

下午6点半,张黎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传来儿子豆豆的声音:“爸爸,今天是除夕,你不回来吃饭吗?天天都看不到你,我想你了。”

“豆豆乖,爸爸还在单位忙,不回来吃饭了。你在家听妈妈的话。”挂掉电话,手里端着泡面的张黎心中五味杂陈。疫情当前,对有着8年党龄的张黎而言,放弃春节休假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

“正是他的细心,让工作更规范安全。”

“今天要对72名从湖北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返岑的人员进行核酸筛查。他们分布在11个乡镇和2个集中隔离观察点,任务很重。”张黎一脸严肃。

尽管几个小时前刚工作到凌晨2点,但早上7点不到,张黎依然匆匆赶到单位,对5个采样小组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并再次核实采样设备、个人防护装备。

“采集的标本是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去除尾部,旋紧管盖。”出发前,张黎再次向队员强调采样重点,“要以引起采集对象恶心、呛咳才表示标本采集到位,否则采集的标本容易出现‘假阴性’,影响患病情况判断。采集过程中,大家一定做好防护!”

夜以继日地流调、标本采集、数据汇总,让原本消瘦的张黎更显憔悴。

“每次流调任务出发前,张主任都细心指导我们。正是他的细心,让工作更规范安全。”流调组工作人员谢广说,“采样过程中若遇到困难和问题,他总是耐心给我们指导解决。”

规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流程、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排查、指导各类场所科学消杀……事无巨细,张黎都揽上了身。在仅20余天的防疫中,经他手的疫情监测达88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35次;为153名密切接触者安排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429名疫情严重地区返岑人员进行核酸筛查;给全县41家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做指导,106名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做业务培训……张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的使命初心。(吴寿静)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