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疗队的巾帼英雄们

北京医疗队的巾帼英雄们

3月8日,北京医疗队在武汉“战疫”前线迎来了“三八”妇女节。在138位医护人员当中,“巾帼英雄”多达88位。和男性医护人员相比,她们需要克服更多困难,面临更多挑战,但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之时,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勇敢地冲上“战疫”前线。

“拼命女三郎”带领“娘子军”冲锋

北京医疗队北京老年医院团队,是一支响当当的“娘子军”小分队,这支小分队由呼吸科主任田蓉、总护士长纪冬梅、护士长甄光军和陆雨、董桂银、吴忠艳、马春莉共7名女同志组成。1名医生6名护士,在“战疫”前线发挥各自所长,无往不利。

支援武汉抗击疫情超过40天了,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请领队田蓉为她所在的这支小分队“打分”。她说,团队中有的人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的人经历过2003年“非典”、有着抗击疫情的经验,还有的人熟悉重症患者的护理,大家都把各自的优势带到了武汉,“我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100分!”

田蓉作为呼吸科主任,拥有老年呼吸疾患的丰富救治经验。面对众多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为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观察治疗效果,无论白班还是夜班,她都在病房里战斗到防护服有效时间的最后一刻。在深静脉置管及无创、有创呼吸机应用等高风险操作面前,她总是一马当先,因此得名“拼命女三郎”。

近日,田蓉负责接诊的病区收治了一名老年重症患者,老人在插管治疗期间,出现了暂时的意识模糊。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老年患者特性的了解,田蓉反复查阅患者的病历等资料,判断认为老人处于医学上的“谵妄”状态,可能是疾病的应激反应引起的,这种情况在老年人身上容易发生。她的这一准确判断大大帮助了老人的后期治疗。

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吴忠艳护理老年患者多年,擅长及时发现并排解老年患者的焦躁情绪。在她工作的隔离病区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年患者,刚刚入院时,情绪非常焦躁,老人眼睛看不清,耳朵也听不清,一口浓重的方言更给沟通带来障碍。而吴忠艳用一种既简单又巧妙的办法破解了所有障碍——她给了老人一个温馨的拥抱,然后耐心地握着老人的手,老人的急躁一下子化解了大半。

“奶奶,我喂您吃点东西吧!”如果老人点头,吴忠艳便耐心地给老人喂水喂饭,如果老人不想吃了,她便把饭放在一旁,过一会儿回来再问一次,老人随时有需求,她随时到场。

吴忠艳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奋战十多天后,隔离病区逐渐改造为重症患者收治病区。随着无创、有创呼吸机设备的使用,吴忠艳的优势更多了。作为重症护理专科的护士,她不仅熟练掌握各种呼吸辅助设备的使用,还不断将相关技能知识传授给其他当地医护人员。

“三八”妇女节来临,田蓉代表这支“娘子军”小分队向一线所有医护人员表达祝福,“能参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我们都觉得很光荣,我们在战斗中学习了不少知识,积攒了更多临床经验。在这个属于我们女同胞的节日里,我们要向所有一线医护人员道一声辛苦了。在后方坚守的姐妹们,她们的支持和信任给了我们非常大的精神力量,无论在武汉还是在北京,我们都在并肩作战。”

“抗疫前线我们能顶半边天”

在日前印发的《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北京医疗队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主任护师刘小娟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今年53岁的刘小娟是北京医疗队93名护理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可在“战疫”前线,她从没因为年龄大就对自己放松过要求。出发来武汉以前,同不同意让刘小娟出征,院里起初有些犹豫,论临床经验,刘小娟当仁不让,对于传染性疾病,她更是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支援武汉任务艰巨,大家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刘小娟则据理力争:“年龄不是问题,我身体没事,钟南山院士84岁了都能去前线,我才53岁怎么不能去?在抗击疫情面前不分年龄大小,只要国家需要,我们都应守土有责!”1月27日,她随北京医疗队披挂出征。

第一次从隔离病区里出来,刘小娟顾不上连续奋战6小时的疲惫,赶紧告诉战友们隔离病区里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问题,还以亲身感受叮嘱大家:“咱们的防护是到位的,不需要紧张,但是要控制节奏,这里不比普通病房,穿着防护服脚步要放慢,否则有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的情况。”

虽然一再提醒别人放慢脚步,但遇到突发情况,刘小娟自己却健步如飞,顾不上身体不适。一次是因为患者需要抢救,还有一次是因为一位患者不慎摔碎了水壶,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不能沾水,刘小娟赶紧跑去找墩布清理了现场。

刘小娟给患者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位91岁的患者行动不便,她便耐心喂老人吃饭,新冠肺炎患者一般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为了能让老人尽可能多吃点东西补充体能,刘小娟想尽了办法,变着花样哄老人开心。老人对刘小娟格外信任和依赖。一天早上因为交接班的流程变化,刘小娟比平时晚了一个小时进病房,老人特意问刘小娟的搭档,“你的小伙伴呢?”在91岁的老人眼里,刘小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

在“三八”妇女节临近之时,获得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恰似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不过刘小娟说,这份殊荣属于每一个人。“每年国家对‘三八’妇女节都很重视,让我们特别有自信,在前线我们也能顶半边天,一定能战胜疫情!”

“我想得越多,战友们的后顾之忧就越少”

此次赶赴武汉支援前线,北京积水潭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医师李红既是北京医疗队北京积水潭医院团队领队,也是北京医疗队院感组的一员。相较于医疗组、护理组的医护人员,院感组成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也更特殊,她要确保138名医护人员的安全,不能有一分一秒的松懈。

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李红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院感科已经工作了近17年。但是来武汉前,无数个问号还是在李红脑海里徘徊,眼前这条路上有太多未知。新型冠状病毒的面纱尚未完全揭开,要去的医院还不知道是什么样,从院感防控的角度能够做什么……她要考虑的问题是战友们的数倍。但她深知,自己想得越多,战友们的后顾之忧就会越少。

到达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李红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战时状态”,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用常规思路来解决的。从综合病房到传染病房的改造,虽然可以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但规范毕竟和实际情况有相当的距离。院感组和临床专家反复磨合,尽最大可能在不违反防控隔离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隔离病区改造完成了,医疗流程捋顺了,可紧接着,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房改造的工作又压了过来。从神经紧绷,到稍稍放松,然后又绷起来,同所有院感组成员一样,李红的状态很像心电图。即使压力巨大,李红还在给自己“加码”,她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发现任何问题都随时提出,她自己则每天不断浏览工作群中每个人说的每句话,手机一刻不敢离身,群里的每一句建议都可能成为院感防控新任务。回到医疗队驻地,李红还在不断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院感问题查询文献,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迎接这个女同胞的共同节日,李红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她告诉记者,在前线迎来这个节日具有特殊的意义,共同奋战40多天,更让她感觉到北京医疗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作为女性,我们此时感觉到有依靠有支持有关爱,这将是无比难忘的记忆。”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