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力量,是爱的力量

父亲的力量,是爱的力量

由于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力量”的小文,有朋友说喜欢,说是如果真有这样的父亲,希望能够“回炉”,再当一回孩童;还有朋友觉得意犹未尽,希望我对于父亲的“爱力”,再展开来谈一谈,看看理想中父亲的力量,还包含了哪些美好之力?

那么,我们姑且再列出三种:一曰“静力”,二曰“宽力”,三曰“悦力”。

静力 于静默中思考的力量

所谓“静力”,是于静默中思考的力量。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或许,有的人是要赞许他像山一样稳重,可以依靠。不过,我却欣赏这个比喻中父爱的沉静。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这里,知者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母亲,温柔灵动,平和操劳;仁者更像父亲,安泰沉静,宅心仁厚。苏东坡也有诗云:“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静坐在这里,无疑是充满了静思的时刻,而静思,使人生的质量得以提升,人生的密度得以浓缩,人生的意义得以凸显——于是才有“一日当两日”这样的感叹。《菜根谭》里面讲过:“每临大事有静气。”是说当人生之路遇到一些关键节点,面临选择的时候,沉静之气使人冷静判断,不会盲从慌乱,不会失其本心。总之,上述的“静”,都是推崇一种精神气度,一种修为。沉静是有力量的,沉静催生思考。思考什么呢?宇宙人生的关联,大事小情的逻辑,思考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思考人生何为——如果我们目前无法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至少可以试着回答:我是谁,对我来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回想自己少年时候的渴望、失望;思考爱的真谛,思考爱与拥有的关系,思考爱与控制;思考自己真正能够留给孩子的,那些禁得住时间冲刷的,究竟是些什么……

宽力 宽容叛逆与怀疑的力量

所谓“宽力”,是说理想中父亲的力量,很重要的一条是宽容。宽容什么呢?宽容孩子的叛逆,宽容孩子的怀疑。

我们知道,叛逆往往是和青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叛逆意味着不想因循守旧,渴望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宽容之力,是懂得适时放手,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可以不走父辈的道路,不按既定的模式生活,自己去闯荡,去摔跤,去磨练。而怀疑,则是与独立思考如影随形;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如果哥白尼、布鲁诺都不曾对统治了人类思想千年的地心说提出质疑,那么,人类很可能会在中世纪的迷雾中徘徊得更久。实际上,人类的科学探索,每一个重大进步,几乎无一不缘起于怀疑。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顾颉刚先生也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德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经常得诺贝尔奖,而我国却鲜有?其实中国在明朝时候,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并不落后。我们这方土地上,也曾出过徐霞客、郑和等探险家,已经开始探索自然与世界。只是在清军入关、大兴文字狱之后,人人自危,幸存的文人学士转而研究故纸堆的学问以自保。而恰恰就在这三百年间,西方国家完成了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面向自然完成了发现新大陆的探险,技术方面开启了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文化方面实现了对于神权思想的叛逆。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不宽容,抑制了我们好奇心的成长,束缚了我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双脚。

同时,从文化精神的角度来溯源,我甚至认为,遏制我们怀疑精神的,是传统文化孝道中对于“顺”的过分强调。“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需顺承”“孝顺孝顺,顺者为孝”……不难看出,这种顺从让孩子没有分辩的余地,如果分辩了,很可能就被责为“不孝”,抑或落入以引起父母伤心为名的情感或道德绑架。一味地提倡顺从,培养出的孩子就可能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缺乏怀疑的勇气,只能按照父辈指引的、早已安排好的道路,亦步亦趋地有样学样,结果,很可能导致退化,一代不如一代。

由于深知控制乃至钳制的恶果,宽容的父亲,就仿佛随时可以伸出宽厚的臂膀,拥抱调皮的孩子——那受着好奇心的驱使拆坏了钟表的孩子……宽容的父亲,又仿佛随时可以俯下身去,与那倔强的叛逆期的孩子平等对视,聆听他(她)的愤怒,化解他(她)的屈辱。宽容的父亲,鼓励怀疑,哪怕孩子质疑的是父亲的权威。这位自信的父亲,由于理解科学探索至深的驱动力就是怀疑,那么鼓励怀疑,就是鼓励创造。曾经有人分析过,如果从华人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来看,孩子们的智力水平是很高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依然与期望值相距甚远呢?或许我们真的要从这种鼓励“孝顺”的家庭教育中,做一点导源与质疑。

令我难忘的是,1980年代中后期,广受尊敬的批评家刘再复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自己女儿,说她已经开始用父亲教授的治学方法和理论工具,对父亲展开辩论与反驳了(大意)……二十多年过去,这样的宽容之因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刘再复的女儿刘剑梅,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终身教职,在父女两人合著的《共悟红楼》一书中,刘剑梅对父亲“全面认同曹雪芹的审美思想”提出了质疑,认为曹雪芹所说,女儿出嫁后会变成“死珠”“鱼眼睛”,某种意义上讲,是“以‘青春’的名义把女性做了等级之分”——这样的洞见,是一位批评家女儿凭借女性主义的理论之剑,向父亲,以及父亲审美思想上的父亲(曹雪芹)发出了挑战。而面对这样的挑战,刘再复回应道:“我喜欢剑梅的挑战,无论针对《红楼梦》文本还是针对我的阅读。当然,我也不会因为她是自己的女儿就会让步。我爱女儿,但更爱真理。就上述这一问题而言,我便回应她……”是的,我们面对真理的时候是平等的,无论你是父亲还是孩子。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父亲的胸怀有多宽广,孩子的未来就可能有多宽广——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悦力 表达欣赏和喜悦的力量

说了静力,说了宽力,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悦力”。

有位身为教师的父亲曾经向我抱怨,说是“一天到晚看不到孩子的笑脸……”考虑到种种因素,我把当时要说的话咽了回去,此刻不妨写在这里——真想对那位父亲说,看不到笑脸,是您自己没有对孩子露出笑脸……每个孩子几乎都不是完美的,正如我们自身。不过,是看到杯子的“半空”,还是看到“半满”,却取决于观者的识力与爱力。古人曾说“女为悦己者容”,李白也有“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的诗句……虽然说的多为两情相悦,然而其中揭示的相互欣赏、相互倾慕,继而相互取悦的逻辑,却可能是人际交往的普适逻辑。所以,当威严地渴望被尊重的父亲面对孩子的时候,请放下您威严的面具,对孩子讲述您在今天所感受到的哪怕最为微小的美好——您在堵车时候看到的寂静花开,您为家人精心准备的美食滋味,您眼中所见的今天的孩子相较于昨天孩子的微小进步……

让孩子聆听您悦耳的声音,让孩子目睹您欣赏的笑容,让孩子心悦诚服地从您的阅历与经验中自发地汲取营养——所谓善,是父亲的静力、宽力、悦力所凝聚而成的爱的合力。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