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问责,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精准问责,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执纪问责作为管党治党的利器,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帮助不少干部拧紧了责任“发条”,有力推动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让“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逐渐成为普遍共识。与此同时,由于对中央精神和党内法规学习不透彻、领会不深刻,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甚至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问责的权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大战也是硬仗,需要广大干部紧起来、硬起来、实起来,“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用问责利器拧紧干部的“动力阀”,拉紧思想的“防滑链”。问责是把利器,是打去歪风邪气的政治戒尺,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手术刀,要见实效,关键在精准。监督执纪问责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精准监督要抓早抓小、常态常用。以常态化严管干部的方式,给党员干部违法犯罪设置“带电的高压线”,树立扶贫资金不能碰、扶贫责任不能松的意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始发阶段,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监管中切实发挥“探头”作用,依托大数据平台,紧盯扶贫领域资金使用、“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落实情况,紧盯“关键少数”,聚焦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严肃问责关键时刻“塌肩膀”“软无力”行为,加强脱贫攻坚纪律作风建设,广开群众监督渠道,收集问题线索,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不断落地生根,持续推动形成“抓一带万”的“头雁”效应和“倍增”作用,切实营造脱贫攻坚战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精准惩治要因事而治、对症下药。调查案件坚持实事求是、执纪时精准把握政策、处分时精准定性量纪,才能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问责主体、对象、情形和程序方面的规定,防止问责不力或者泛化、简单化。要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力度,严肃查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贪污挪用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确保群众的每一笔钱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要通过信访件、市长热线了解群众诉求,及时立案侦查,紧盯“雁过拔毛”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公款吃喝等违反组织纪律行为、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严肃执纪问责;要用好大数据等手段,掌握扶贫财产变化、脱贫质量等情况,用信息化手段及时锁定“病灶”,精准出击。

精准执行要立改快改、改出实效。问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责,要持续做好执纪问责的“后半篇”文章,推动从严治党治标走向治本。处分要及时执行到位,落到实处,达到应有的效果,防止成为“一纸空文”,否则会影响问责的严肃性,导致干部产生“耐药性”,滋生新的形式主义;要以案说纪、以案促改,在日常中用典型案例教育身边干部、党员,达到警示作用,同时深度剖析原因,不断完善监督和问责体系;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被问责干部,符合条件的,按规定正常使用;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干部克服“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心态,激发干事创业、担当尽责的昂扬斗志。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脱贫攻坚战跨入决胜阶段,决胜要拉满弓、铆足劲,需要讲忠诚、敢担当、敢创业的尖兵闯将,这就需要慎之又慎的精准问责、细之又细的严管厚爱,引导干部为民务实、改进不足,拧紧责任发条,齐心协力决战冲锋。(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713/1092734.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办事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