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

报告人: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院士
简 介:太阳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每一次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认识赋予我们光和热的太阳,了解它的全貌和运动规律,掌握它每次极微小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提前做好对空间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本期报告,中国科学院汪景琇院士从屈原的《九歌》和《天问》说起,指出从很久以前,古人就对太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蓬勃的探索欲望,并向大家普及了关于太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太阳的内部结构、物理参数、光谱观测以及太阳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
总播放:4420
发布时间:2020-08-25 09:24
  • 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局部地区的爆发式磁能释放过程,表现为剧烈增长的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和成团磁化等离子体抛射,并以暗条(日珥)爆发、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为主要形式。与地球上的狂风暴雨相类比,人们常以“太阳风暴”通俗地描述太阳活动及其在行星际空间传播和影响的过程。“太阳风暴”和空间天气过程是太阳活动最重要的物理链条,因此对“太阳风暴”的监测、追踪和预报也就非常重要。[文稿][课件]

  • 报告中,汪景琇院士着重介绍了超强太阳风暴,并列举了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太阳风暴事件,因为在太阳活动事件中,以超强太阳风暴的影响最具危害性。2017年,美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没有对超强太阳风暴的预报和预警,可能给美国造成2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美国东海沿岸地区可能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没有电力供应。[文稿][课件]

  • 太阳活动呈现11年的黑子周期(即通常所说的太阳活动周)和 22年的磁周期(又称黑尔周期,即太阳极区磁场演变的周期)。在每个太阳活动周(即每11年),极区磁场会出现极性反转;每两个太阳周(即22年),极区磁场又恢复到原来的极性。近十几年,太阳活动出现了以巨极小和微极大为特征的异常行为。[文稿][课件]

  • 报告回顾了国内外观测研究的进展,指出过去十几年,对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太阳空间观测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取得超过一个太阳活动周的高时间、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和高偏振测量精度的观测,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文稿][课件]

  • 人类的家园,被包含在从太阳中心到日球层(太阳风层)顶的广袤空间中。对太阳和日球层的物理理解,是人类为自己生存而努力的一部分。报告中,汪景琇院士为我们介绍了人类对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他指出,未来人类对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的空间探测将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人类将实现在日冕和日冕物质抛射中实地测量太阳大气的物理参数,包括太阳磁场;与传统的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观测相结合,将为认知太阳活动的起源提供决定性的物理量。[文稿][课件]

  • 汪景琇院士展望了我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指出天文学研究的真谛在于发现新的观测事实、发展新的物理概念和理解。他强调,天文学的魅力在于,它如此前沿(从小行星到我们的太阳、到系外行星系统,到遥远的星系和宇宙的未知世界),如此真实(从观测感知宇宙的美丽和她跳动的脉搏),如此神秘(把奥秘隐藏在缤纷复杂的现象背后),又如此深刻(涉及宇宙、物质和生命的本源)。[文稿][课件]

     

    QQ截图20200824160344

    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院士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视频专辑

    点击浏览课件

    太阳光芒万丈,它以无尽的热量,孕育了太阳系,包括地球上智慧的人类。自古以来,人们对太阳的好奇、崇拜以及探索就没有间断过。人类最古老的歌颂太阳的诗歌是古埃及的《亡灵书》。在我们国家歌颂太阳的古代诗歌当中,我最喜欢屈原的《九歌·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晈晈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

    屈原的《九歌·东君》写得很人性化,他说太阳将从东方升起来了,照耀我的田园和家乡。我驱马慢慢地前行,夜色皎皎,天就要亮了。然后突然一转,说驾着万军雷霆,带着万里云霞,太阳要升起来了。美丽的太阳升起来了,观看日出的人流连忘返。

    除了《九歌·东君》这首歌颂太阳的诗歌,屈原还在《天问》里提出了有很多关于太阳的问题: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屈原问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就是日月到底挂在什么地方?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属于哪儿?另外,他还问了一些很有趣的问题,比如“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他说给太阳赶车的车夫的鞭子还没有扬起来,在西北的若华林上,就已经看到了绚丽的光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大致猜想,这就是美丽的极光现象。因为即使在夜里,极光也会把大地照得灿如白昼。他还问道:“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这说明在那个时候,他已经问到了气候异常的原因:为什么有时候冬天是暖的、夏天却是冷的?

    那么,今天的人们对太阳是如何理解的、对上面这些问题是否仍然感兴趣?美国宇航局2014年-2033年的太阳和空间物理发展路线图的主旨,回答了是什么导致了太阳的变化,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和日球怎样响应这些变化,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另外,美国科学院有一个2013年-2022年的太阳和空间物理十年科学规划,他们给这个规划起了一个名字,叫作“一个技术社会的科学”。十年科学规划的科学目标是:确定太阳活动的起源和预报空间环境的变化,认知太阳与太阳系和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定量描述日球和宇宙中的基本过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先哲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人们依然在执着地追寻答案。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太阳的相关知识。首先,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小悬臂上。所以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母星系。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是3至4万光年,整个银河系的半径大约是7.5万光年。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发现,银河系周边还环绕着亚星系,所以实际上银河系可能要比前面的数字大得多。

    图片1

    在银河系中,太阳的“王国”是指太阳用太阳风和高能粒子,以及太阳磁场所能控制的空间。太阳风所及的地方与银河系、星际介质之间的边界大约有100个AU,即100个日地距离。从太阳向外看,我们会看到水星、金星等“八大行星”和矮行星,然后是小行星带;接着往外看,是日球层边界(在太阳或太阳风的能量与恒星风的能量可以匹敌的地方,即能量基本相等的位置,物质和等离体堆积,形成了一个边界层,这就是日球和太阳风的边界层);再往外看,是星际介质和奥尔特云等星际介质当中的一些结构;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比邻星,比邻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大约在4光年多的位置。有研究发现,比邻星的一个行星上很可能有类地生命存在。

    图片2

    上图是太阳的结构。日核处于中间位置,这里是产生日核反应、驱动太阳和太阳系能量的地方。它通过两个氢核合并为一个氦核,把多余的质量转化为能量,源源不绝地为太阳提供了自己生命周期当中的所有能量。再往外是辐射区,日核产生的能量是通过辐射的方式向外传播,由于太阳太厚、太重,所以辐射的能量传播到一定距离时,就传播不动了,就像有一面墙把它堵住了一样,这个地方叫作对流层底。由于能量在这里积累,上边的大气,即30%左右的太阳大气,被烧得沸腾起来,所以这个层次叫作“对流层”。对流层再往外就是太阳光球层,这是太阳黑子所在的地方。太阳光球再往外是温度极小区,大约4300℃。然后是太阳色球层、太阳过渡区、日冕(日冕的温度是200万℃)。在日冕里有很剧烈的活动现象,比如耀斑;在日冕中还有一些暗冷的物质,就叫作“日珥”,是很美丽的现象。以上这些太阳结构,大多数在近代以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近代以来,人们又有了一些新发现,比如:人们发现在对流层底有一个旋切层,此处在太阳旋转时有非常大的梯度,即上下两层之间的梯度非常大,所以大家认为这里是太阳磁场所产生的温床。

    图片3

    天文观测是用光谱学的方法。我们是通过从伽玛射线(波长为10-18米)、X射线、紫外线,到可见光、红外线,以及射电波段等的光谱研究,来了解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宇宙的,对太阳的研究也不例外。目前,对太阳的研究基本覆盖了从伽玛射线到射电波段的全波段。在宇宙对象当中,太阳几乎是唯一一个覆盖全波段观测的天体对象。另外,活动星系核也是覆盖了很多的波段;对一些天体对象,我们只能在局部波段观测到它们。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