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创新助力交通文明升级

斑马线创新助力交通文明升级

绿灯一亮,自行车、电动车与行人一起涌向斑马线,你争我抢的危险景象在城市街头日日上演。近日,厦门设计了行人与非机动车分离并行的斑马线。“各行其路”不仅带来了安全感,也提升了通行效率,许多人都呼吁此举应当推广。

斑马线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英国,如今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标配。通过长期培养,斑马线规则深入人心,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让一条简单的斑马线已不能充分承载规范交通秩序的功能。比如,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导致斑马线上不再是纯粹的慢行;许多路口右转弯车辆要与过马路的行人穿插而行,安全隐患不小,即便机动车等待行人过完马路再转弯,也会导致短暂的拥堵……面对这些现实痛点,斑马线应当有所升级。厦门的创新获得肯定,正在于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细数起来,近年来在斑马线上做文章的不止厦门一地。比如,北京在个别地方尝试了“全向十字路口”,当“行人专属绿灯”亮起,路口各方向机动车全部暂停,行人可以在所有方向上自由穿越道路,减少了二次过街的等候时间。江苏创设了“地面式红绿灯”,黑白斑马线泛起绿光,给了司机更清晰的提示,也警醒了一些“低头族”。这些举措都有一定价值,但还属于零星案例。在实际生活中,行人在路权分配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未来,我们期盼更多城市能够以人为本,以更多微创新平衡斑马线上人与车的路权,更好兼顾城市交通的规则与便利。

毋庸讳言,目前城市交通系统当中还存在着大量不文明现象。在过往治理中,我们往往更倾向于诉诸文明引导与规则约束。但城市交通是一个生态系统,实现各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其实也离不开硬件设置的科学化、人性化。有研究表明,行人最大可耐受等待时间为90秒,但红灯等待时间超过2分钟的路口比比皆是,这会不会间接助长了闯红灯?翻越栏杆、横穿马路极度危险,但一些过街口动辄相隔百米,是不是也有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总之,涵养交通文明还是要两手抓,在倡导规则意识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拿出“绣花”功夫,持之以恒地消除大街小巷的梗阻。从斑马线,到红绿灯,再到过街天桥,其实都有文章可做。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