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与路径: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实选择

模式与路径: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实选择

——读倪邦文《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论纲》

W020200901364337714519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族,要在时间长河的滔滔流逝中保持长盛不衰,根本之途惟在于持之以恒地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年。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从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角度来看,抓住了青年就是抓住了根本和未来。纵观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以来的历史,能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根本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兴衰成败。《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论纲》倪邦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以下简称《论纲》)一书,在回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历史实践、勾勒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特质、凝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价值向度、分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现状基础上,明确指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最根本的就是把新时代中国青年真正培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坚定捍卫者。”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匠心独运地深入阐明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效性培养的理论-实践模式,是当今理论界对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系统回答的重要尝试。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为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个简单的头衔,而是指在理解、掌握、践行马克思主义方面具备成熟的能力素养的青年,不是生理年龄上的成熟,而是掌握、运用乃至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成熟。理论上的成熟,核心在于对规律的全面把握和深刻洞悉并严格按照规律办事。正如《论纲》一书所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仅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同提供了根本依据,也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本素养、战略思维能力、政治素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理论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识,为全面加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实践舞台。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新的时代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过程中,将历史与现实相统一、使命与担当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轨迹。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也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正如《论纲》一书所言,一方面,新时代中国青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承担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新的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新的时代实践,也为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实践舞台,只有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统领才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向选择。青年虽然不会天然掌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天然相连;马克思主义需要掌握人民群众,需要影响青年,而青年的成长发展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马克思主义与青年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只有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现实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其真理的魅力。正如《论纲》一书所言,要促进马克思主义与青年的结合,必须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与青年的同频共振,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作为的转变,必须适应青年群体的分层分化,一方面创新传播载体,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覆盖面,另一面实施分众传播,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影响青年的实效性。

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对接机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话语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构建大学生实践教育体系,是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路径。从理论上讲清楚怎样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之后,还必须将理论认识转变为具体的培养实践。正如《论纲》一书所言,这就有赖于一系列具体的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通过坚持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有效结合,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对接机制,可以有效弥合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倡导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的传播,将普通青年塑造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话语体系,既要注意教育者之间有序配合、形成合力,又要注意在教育者和青年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既要注意构建以概念范畴为核心的特色化与内容,又要注意构建适应青年文化特点的话语表达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渠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主体方面要多元共治、提高授课本领,供给内容方面要聚焦问题、锐意创新、敢于亮剑发声,在供给方式方面要打造全天候、全链条、灵活新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社会实践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载体,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实践教育体系,必须着力拓宽实践渠道、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实践资源整合。

总之,帮助新时代中国青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观,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既是一个长期过程,更是一个复杂工程。《论纲》一书在对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系统研究基础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做好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崔保锋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