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背好“四个面向”行囊,勇攀科技创新高峰

【地评线】京彩好评:背好“四个面向”行囊,勇攀科技创新高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强,企业则强,国家则强。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并嘱托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科技创新就像一场短道速滑,谁能起好步、加速度、保持住,谁就能掌握发展的先机、抢占发展的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以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19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为22143.6亿元,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为2.23%,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335.6亿元,占R&D经费比重为6.03%,占比首次突破6%。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19年,中国拥有17个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专利总数就达到了5.899万件,成为了世界上专利总数最多的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跃居全球第14位。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但离建设科技强国目标仍有进步空间。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也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勇攀科技创新的高峰,已经转危为机、抢占先机,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科技创新时不我待,当背好“四个面向”行囊,朝着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奋勇向前、拾级而上。要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抓紧突破实用先进技术,提前部署战略性技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激活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要激活创新人才的“一池春水”,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要拆除阻碍科技创新的“篱笆墙”,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打破“闭门造车”的狭隘,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夺取科技创新的更高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有力支撑。在抗击疫情期间,广大科技工作者正是因为积极践行了科学家精神,才能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迅速取得突破,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乘势而上,全国1亿多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科技为民、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厚植“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涵养“淡泊以明志”的崇高品质,勇当“攀登者”、甘坐“冷板凳”,努力再创科技创新的新佳绩。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只要背好“四个面向”行囊,持续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就一定能为“十四五”开好局,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纪委监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