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三夏时节,新麦开镰。据7月2日《经济日报》报道,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谢营村一处麦田,收割机隆隆作响。种粮大户赵鹏飞估摸着收获完成时间,打开手机上的“惠三农”APP,轻点几下就完成了售粮预约。地里粮情尚好,卖粮方便快捷,再加上最低收购价稳市托底,对于赵鹏飞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增收年。

三夏时节,中原大地麦浪翻滚。种粮大户赵鹏飞通过手机APP轻松预约卖粮的场景,折射出当下农民卖粮的便捷与安心。这种安心感的背后,是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强力支撑。时隔五年重启的这一政策,不仅稳住了农民的钱袋子,更稳住了14亿多人的粮袋子。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看似简单,实则是连接农民利益与国家安全的桥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的智慧结晶。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不是简单的价格补贴,而是具有多重制度设计的系统工程。从启动条件看,需要连续3天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从执行机制看,中储粮与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从退出机制看,价格回升即停止预案。这种精细化的制度安排,既避免了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又能及时为农民兜底。河南、安徽等地迅速启动预案,166个库点有序收粮,300余条作业线高效运转,展现的是我国粮食收储体系的成熟与韧性。当智能粮库集中管控平台让粮食入库效率大幅提升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当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粮食生产面临气候挑战与市场风险双重压力。今年新麦价格先扬后抑的走势,正是市场不确定性的生动体现。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此时重启,恰如一场“及时雨”,既防止了“谷贱伤农”伤及种粮积极性,又避免了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市场稳定。盈富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朝阳所说的“效果立竿见影”,道出了政策托底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这种稳预期、稳价格、稳收益的政策效应,正是粮食市场健康运行的“压舱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农民积极性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赵鹏飞说:“最低收购价启动之后,我心里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这道出了亿万农民的心声。当农民不再为“卖粮难”“价格低”而发愁时,他们才会放心投入、安心种粮。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量已实现“21连丰”,这背后离不开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长期护航。正如中储粮阜阳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景伟所言,高效收购保障了“小麦颗粒归仓”,而这每一粒粮食,都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的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力。从长远看,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保障农民收益。当农民种粮有赚头、生活有奔头时,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厦才会根基永固。粮价托底,托起的不仅是农民的心,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宣讲家网 刘纯银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