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今晚收官 线上线下呈现240小时视听盛宴

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今晚收官 线上线下呈现240小时视听盛宴

10月19日晚,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即将收官。因为疫情的影响,北京国际音乐节利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从10月10日到20日11天间,为观众打造了诸多精彩的线下演出,同时利用线上超过240小时的精彩内容将古典音乐与观众的生活相结合。北京国际音乐节艺委会主席余隆用“非常好”来评价本届音乐节,他说:“在疫情期间几乎所有音乐节都停摆了,北京国际音乐节以极快的速度将原先的节目安排进行了调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承诺和回馈。”

引领者

规范版权使用 为行业树标杆

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线上内容占据了80%的比重。音乐节推出了手机应用程序“BMF俱乐部”,打造和引进了大量专题节目,从知识性、趣味性等角度满足不同层次乐迷的需求。“今夜无人入睡”“BMF音乐时间”等板块分主题、成体系地大量呈现古典音乐名家名作,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拿索斯中国、环球音乐、索尼音乐等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唱片公司展开了深度合作,确保音乐节上呈现的每一首音乐都是正版音乐作品。

相比国外古典音乐界对版权使用的成熟,当前国内尚在起步阶段。一直作为引领者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再次在规范版权使用领域,为中国古典音乐行业树起标杆。余隆直言:“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有大量音乐家在8个月的时间内毫无收入,对版权的尊重,就是对艺术家的尊重,在任何公共场合播放都应该支付版权费用。我们240小时的音乐产品使用的都是正版音乐,哪怕是一档相应节目中的背景音乐也是正版。”

不同的唱片公司音乐风格不同,在音乐产品的使用上耗费了音乐节工作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介绍:“光曲目数量就有好几千首,有的根据艺术家分类,有的根据曲目版本分类,价格都不同,我们先选内容,再和相应的唱片公司去谈,前期的磨合就用了3个月时间,九月初才完成所有曲目的搜集工作。”邹爽把这项工作比为做一个精品的索引,她表示:“未来与唱片公司的版权合作会继续持续下去,做最正规的最具引领性的机构。”

创新者

线上线下联动 突破时空限制

疫情改变了古典音乐行业的原有生态,但北京国际音乐节面对新挑战,依然向前跨出了一大步。邹爽认为:“5G时代,让音乐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联动国内外的音乐家和艺术家,做出了跨界、破圈的大胆尝试,让音乐属于每一个爱乐者,让热爱不受限制。”丰富的线上栏目,在将古典音乐与其他门类艺术相结合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观演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让音乐文化得以在城市扎根,努力将古典音乐打造成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激发了音乐节工作团队的创造力,为观众创造更多欣赏音乐可能。百余位古典音乐名家、跨界音乐人通过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线上的各个环节,为观众讲故事,让音乐有趣味,让旋律有共鸣。此外,在平台上还将重现音乐节历史上的演出实况,包括马勒室内乐团驻节音乐会、歌剧《塞魅丽》和《仲夏夜之梦》、新国剧《霸王别姬》、中国爱乐乐团20周年特辑等。

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线下演出,数量相比往年减少了不少,但极具创新性。音乐节特别安排在汽车电影院放映歌剧电影《卡门》,拉近了和年轻观众的距离。著名指挥家李飚执棒北京交响乐团,与著名影视演员咏梅携手呈现了一部多媒体管弦乐作品《博物馆奇妙夜》。10月11日至16日,《博物馆奇妙夜》的视频故事已经在“BMF俱乐部”中连载了六天。因为有此前的线上预热,17日的线下演出成了本届音乐节最快售罄的一场。邹爽坦言:“着重于线下,线上是辅助,目标是用线上的工作让大家更为珍惜线下的音乐节。”

纪念者

从赞颂到纪念 演出主题丰富

对于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国人来说,今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种铭记也体现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10月10日的开幕音乐会上,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联合委约武汉籍作曲家邹野创作了声乐及合唱交响曲《无题——献给2020》,迎来世界首演。武汉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与中国爱乐乐团中的武汉籍演奏家,在作曲家本人的执棒下,共同奏响这部新作。同时,武汉籍歌唱家张立萍、贺磊明,武汉音乐学院合唱团及北京音协合唱团共同献声。

2020年是“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全世界古典乐坛通过集中呈现贝多芬经典作品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二十二年来,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从不缺少贝多芬的经典旋律,今年音乐节更是通过线上与线下、以全套上演的方式为观众呈现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和9部交响曲。

今年也是中国爱乐乐团成立20周年的日子。今晚的闭幕音乐会上,余隆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于明月、林瑞沣、欧阳娜娜、鞠小夫、刘珅五位青年艺术家与中国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首席黄彦雄携手登台,以“我们生于2000”为主题共同纪念中国爱乐乐团的二十岁生日。这6位青年艺术家都出生于2000年,他们代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未来。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