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 实现历史突破挺进“30+”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8.1% “三个协同”持续推进大气治理

北京PM2.5 实现历史突破挺进“30+”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8.1% “三个协同”持续推进大气治理

1月18日,北京市召开“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气治理专场。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单位,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在大气治理方面的工作,并展望“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2020年,本市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全市累计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90天;“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坚持“三个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重污染天减少36天,优良天增加90天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于建华表示,2020年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为38微克/立方米,实现历史性突破。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也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为全球其他城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提供借鉴。

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42.6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最优,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其中,密云、怀柔、延庆、门头沟、平谷、昌平、房山、顺义等8个区率先实现达标,占全市域面积的近80%。

2020年全市累计优良天数276天,占比75.4%,比2015年增加90天;其中,一级优106天,比2015年增加54天。重污染10天,比2015年减少36天,重污染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除了PM2.5,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均稳定达标,其中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 4微克/立方米,稳定达标并连续四年保持个位数,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水平基本相当。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坚持“三个协同”:PM2.5和臭氧(O3)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减煤对PM2.5直接减排贡献超五成

大气治理,北京以超常规方式,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上着手“加减运算”。

治理PM2.5,本市率先从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压减燃煤着手。“十三五”时期,全市优质能源比重由2015年的86.3%提高到2020年的98.1%。据专业研究机构分析,近二十多年来,压煤措施对SO2减排量贡献占八成以上(84%)、对PM2.5直接减排量贡献占五成以上(54%)。

北京市发改委一级巡视员、市能源办专职副主任王英建说:“‘十三五’期间,本市压减燃煤近千万吨,贡献最突出。”本市全面建成了四大热电中心,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完成约3万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实施民用散煤清洁替代,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1165万吨大幅削减到2020年的173万吨,煤炭在全市能源消费中比重由13.7%降为1.9%。

“十三五”期间,本市大力推进工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全市实现工业企业基本无燃煤。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新闻发言人任世强介绍,2016年至2020年全市累计退出企业2154家,阶段性完成一般制造业企业集中退出工作。大力推进工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除两家用于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水泥企业因工艺需要使用燃煤外,全市实现工业企业基本无燃煤。同时,开展重点区域治理,“十三五”时期,全市共清理整治工业大院236个,清理整治工作基本完成。

北京在“十三五”期间也成为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新增城市绿地3600公顷,新建城市休闲公园190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460处。平原森林面积达到245万亩,平原绿网格局基本形成。累计恢复湿地1.1万公顷,密云水库实现21年来最大蓄水量。重点实施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五环路、六环路、大兴机场高速,京张高铁、市郊铁路怀密线等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25年来首次实现北京段全线有水,绿色生态空间容量进一步扩大。

“十四五”时期,本市将进一步深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将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动态调整退出。同时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引导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十万人参与“绿色碳普惠行动”

大气治理,要向管理要减排、向科技要减排。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发展理念,交通行业能耗总量控制在314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了5%和30%。

“十三五”末,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超千万人次;三环以内实现24小时地面公交全覆盖;自行车出行比例由2015年的9.5%上升至12.1%;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并首创以碳普惠方式激励市民全方式参与绿色出行。五年来,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攀升,由“十二五”末的 70.7%提升至2019年底的74.1%,绿色低碳出行已成为市民的首选,从源头减少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另外,“绿色碳普惠行动”自2020年9月8日至今,累计参与活动的实名注册用户已近10万人,绿色出行575.5万人次,实现碳减排量1.87万吨,平台对绿色出行用户累积激励超过百万元。仅2020年12月一个月,活动注册用户就实现了碳减排3953吨,相当于2635辆国四汽油车更换为新能源车行驶一年的减排量。通过正确引导,平台上一周四次及以上绿色出行的用户比例增长了4.5个百分点。

在扬尘污染方面,本市精细化各施工工地的管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丁胜介绍,“十三五”期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统一了全市房建市政、公路、水利、电力、园林绿化等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标准,要求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管控措施,即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土方开挖100%湿法作业、施工现场路面100%硬化、出入车辆100%冲洗、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2020年12月,全市施工工地可视化、智能化扬尘视频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实现了住房城乡、城市管理、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多个行业部门间的在线监测数据的整合共享。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接入视频监控8121路。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