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 | 轨道上的“追梦人”于松伟:入党引路人激励我无私奉献

誓言 | 轨道上的“追梦人”于松伟:入党引路人激励我无私奉献

60398feee4b02e24796e4ebd

寄语

新的百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必将迎来新的大发展。作为一名从业34年的地铁设计人,我愿为地铁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坚信,未来地铁必将为乘客提供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于松伟

“在四天住院生活中,那些工作认真负责的医生、护士当然不能使我忘怀,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我的同房病友——校党委副书记杨清春老师。”

2021年,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轨道交通院院长于松伟大学毕业已经34年了,但在他的书柜里,仍保留着母校西南交通大学1984年3月6日的校刊。发黄的老报纸上,一篇名为《病友》的短文,记载着当年19岁少年的感动。

出生于山东平度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于松伟,早早体会到人生的艰辛,幼年丧父,19岁时丧母,用他的话说,“是在亲朋长辈的关怀下,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和杨清春在校医院相处的那四天,成为他人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那是大一下学期开学第一周,我得了严重的急性扁桃腺炎,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于松伟回忆,刚入院时,他因为臂静脉输液导致肢体活动不便,小便无法自理。就在自己惆怅该怎么办时,同房的病友主动走上前,扶着他起床,帮他倒尿壶。一介绍,他才知道这是校党委副书记杨清春。

“素不相识的校领导,却毫不介意为我这个大一学生倒尿壶,得知我喉咙疼后还让他爱人在家做了粥送到医院来,我想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无私。”杨清春成为于松伟的入党引路人。从校医院出院后,他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立志成为像老师那样的共产党员:心系群众、无私奉献。

1987年,以预备党员身份毕业的于松伟,一头扎进了地铁设计行业中,从抱着A1图板、握着鸭嘴笔画图开始,一条条地下“钢铁巨龙”在一横一竖之间变得有血有肉起来。34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北京地铁2号线改造、八通线、5号线、6号线等26条地铁的设计和管理工作,项目遍布国内外30多个城市,总通车里程达900多公里。

“对于一个年幼便失去双亲的孩子来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怎能不报效祖国。”1994年被派往伊朗从事德黑兰地铁1、2号线的设计研究及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时,于松伟冒着当时伊朗国内形势不稳定的风险,带领团队自学语言、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促成了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机电设备出口合同。

业内人士总开玩笑说,在中国,只要有地铁的城市,就有于松伟的影子,但他自己觉得做得还不够。“地铁不仅仅是‘跑跑车、拉拉人’的交通基础设施,还可以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从2016年开始,已是行业专家的于松伟又一次重新出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研究探索以乘客为中心的未来地铁应该是什么样子。

“5年前,我们埋下种子、种下新梦,希望新地铁的幼苗茁壮成长,早日开花结果。”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于松伟,对地铁的痴迷仍像一位少年郎,他要像自己的入党引路人那样,永远保持无私奉献的热忱。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