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如何传承骑车下乡的精神

干部如何传承骑车下乡的精神

【摘要】骑车下乡甚至徒步下乡曾经是我党领导干部下基层惯常的出行方式,对建立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骑车下乡所蕴含的密切联系群众和真抓实干等核心精神,仍然是值得继续发扬的宝贵财富。应当通过继续发扬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亲民爱民精神、为民服务的排忧解难精神、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精神,更好地传承骑车下乡的精神价值,推进基层的各项工作和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新时代 领导干部 骑车下乡 亲民爱民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段里,我们的领导干部常常通过骑自行车或徒步的方式,下基层、住农家、访民情、听民声,如上世纪60年代初的焦裕禄和上世纪80年代初的习近平,在任职县委书记时就经常脚蹬自行车穿梭于乡间田野,进村入户去了解村情民意。骑车下乡体现了我党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和真抓实干等核心精神,这些可贵的精神在新时代理应得到传承和践行。如何更好地继续发扬这些精神,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推进基层的各项工作和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需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骑车下乡”: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亲民爱民精神

骑车下乡蕴含着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亲民爱民精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最初50多人的政党发展成今天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危机,就源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亲民爱民的精神,从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具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力量基础。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要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像当年的老干部们一样,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积极动员和组织他们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基层工作的急剧转型,要严防党内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在人生价值观上出现了扭曲,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主义现象时有泛滥,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时时作祟,庸懒散漫之类的不良工作作风也不时出现,其结果是下基层的次数或与人民群众的直接互动越来越少,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也越来越疏离,在有些地方甚至退化成了油水般的两张皮关系。如有不少领导干部不愿吃苦,工作上拈轻怕重,生活上贪图享受,无专车不下基层,坐车还要讲级别,特别是在“八项规定”出台和公车改革降低交通补贴后,更是滋生了尽量少下基层甚至不下基层的思想念头。另外,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兴师动众,车来车往,隔着车窗玻璃看看,或者在事前刻意安排好的样板前做做样子秀秀场,或者到办公室听听汇报看看材料,然后再大吃大喝一顿就打道回府,不但没有深入到基层实际和人民群众之中,而且还劳民伤财,极大地干扰了地方的正常工作,群众对此非常反感。

事实上,我国公务用车存在费用高、公车私用、超额配置和使用率低等为人民群众所诟病的弊端,人们用“屁股底下一座楼”“车轮下的腐败”等称谓,来形象地批评公务车的严重浪费和对人民群众利益、政府形象的损害。一辆公务轿车的价格不菲,维持它的油料费、修理费和司机工资等费用也非常高昂。例如,据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财政所统计,2014年推行公务自行车制度时每月可节省公务车油料费2000余元,再加上车辆的维修等费用,镇机关每年可减少经费支出2.5万余元。有鉴于此,陈仓区纪委规定除紧急情况外,镇街干部下村进社区不再安排小轿车,并严禁行政村和社区派小轿车接送镇街干部,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干部将按纪律处理。正因为减少公务用车有节省行政费用的巨大效应,不少地方政府在公务车改革后,明确规定领导干部的出行方式是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3公里以外使用电动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规定遇到紧急情况、路途太远等需要派车的情况时,相关部门还是按有关规定使用公务车,以便节省时间和有效开展工作。

当然,随着办公条件和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今天领导干部下基层的出行方式不一定要拘泥于骑车或徒步,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群众满意、工作方便、安全可靠的出行方式,但是领导干部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不能变,不然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流于形式上的逢场作戏,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就无法真正建立起来,各项工作就很难开展。为此,首先是领导干部必须心有亲民爱民的深厚情怀,要把贴近群众和与群众打成一片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要像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怀着一种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质朴的天然情谊,从而能够牢牢地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其次是要避免领导干部坐在车里隔着玻璃看围着村子转的下基层方式,多创造人民群众能够与领导干部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最后是不能过分依赖现代技术特别是虚拟技术来与群众进行间接接触,虽然微信等线上联系方式十分方便,但达不到与群众促膝交谈的情感交流效果,所以要提倡与群众进行更多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如2011年江苏省开展的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以促进干群关系融洽、基层发展稳定和机关作风转变的三解三促活动,要求领导干部驻村蹲点,住农家、吃农饭、干农活、察村情、听民声,与村民零距离接触拉家常,其结果是领导干部接了地气,群众也切身感受到了党的亲民爱民好传统和好作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骑车下乡”:为民服务的排忧解难精神

骑车下乡蕴含着为民服务的情怀和排忧解难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和责任感,党的领导干部个人应当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更好地服务人民是他们干事创业的主要动力来源。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但要身和心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而且还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做一些利民和惠民的实事,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具体来说,领导干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各种真实需求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立即着手一项一项地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包括帮助基层群众出谋划策求发展致富,帮助基层政府招商引资促经济增长,帮助乡镇居民实现乡村振兴 等。可见,领导干部骑车下乡包含着排民忧解民难的为民服务任务,不但要让群众看得见、喊得应、追得上,而且还要让群众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领导干部倘若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基层群众就会有很大的获得感,领导干部本人也能得到高度认可。

近年来,各个地方在这方面也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前些年山东省威海市文明办全体工作人员全部沉入到第一线,采取徒步或骑车等方式,深入到每个社区、每个网格,进行细化检查,反馈每个网格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区、各单位边查边改、即知即改、深耕细作,在帮助基层进行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江苏省的三解三促活动中,一些领导干部也及时深入实地帮助基层解决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如无锡市委书记在实地调查华西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建议应当走出华西村以实现发展的转型,由此华西村的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等三产服务业开始在全国进行布局;泰州市委书记在驻村蹲点时发现通扬河不畅通的问题后,立即协调市政府迅速出资修涵洞和清河道来加以解决。浙江省松阳县枫坪乡24名乡干部为破解交通难导致的“下村难”,推出了“骑车下乡送服务”,不仅每天早上骑电瓶车分赴各村送服务,而且骑车来到重点项目、产业发展基地等建设现场,帮助处理相关的发展难题。

“骑车下乡”: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精神

骑车下乡蕴含着我党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精神。我党向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认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我国疆域辽阔,各个地方之间的实际情况差异甚大,领导干部必须要先对本地情况进行一番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才能从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谋划各项事业的发展,否则就难免出现脱离实际的拍脑袋瞎决策的严重后果。但是,如果要让调查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就一定要防止蜻蜓点水式的假调研甚至被调研,如上述的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拿着材料判和听着汇报断的调查研究,因为这种调研不可能看到真相、听到真话、获得真情,除了折腾基层干部群众外别无其他收获。而骑车下乡式的调查研究活动由于比较接地气,能够缩短干群之间的距离,能够倾听到群众的真正呼声,能够了解到群众的真实需求,从而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扎扎实实的依据。

首先,领导干部需要争取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而领导干部要想融入群众之中,就必须要在行事方式上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领导干部需要在出行方式和行事方式上与群众保持亲近,这样可以让群众感受到干部的亲民作风,认为干部是可以亲近信任的自己人甚至家里人,人民群众才能说心里话、说实话、说真话,调查研究也才能听到群众的真想法、察看到基层的真问题、摸到基层的真情况、找到解决基层问题的真对策。这也是为什么人民群众喜欢单车干部、草帽干部和田埂干部,而对那些爱讲面子、讲排场、讲级别、摆架子的干部,往往敬而远之甚至极为反感的原因之所在。可见,领导干部骑车下乡式的下基层方式更容易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从而也就更有利于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四轮到,追不到;两轮到,把话唠”。如原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在任期间,就经常骑自行车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

其次,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等第一线与人民群众进行实打实的互动,以便亲眼看到和了解到更多的真实情况。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效仿一些老干部的做法,如当年焦裕禄同志面对兰考县自然灾害肆虐和贫困落后的现实,骑车深入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灾害发生演变的规律,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又简便易行的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的方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江苏省如皋县委书记谢翼飞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骑自行车下乡进行调查研究,用双脚和自行车丈量了如皋的大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路线的落实。近年来不少地方也创造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如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的党员干部放下官架子,骑车进村入户与群众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倾听民声,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90多名机关干部骑自行车下乡,访农家、进企业,近距离地详细了解民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见,领导干部骑车下乡式的调查研究方式并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落伍,相反这种方式更接地气和更容易深入群众,能去轿车去不了的偏僻地方,能见到坐轿车见不到的群众。群众能感受到领导干部的亲民爱民情结,愿意将其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向领导干部尽情诉说,领导干部也能从中了解到真情实况,发现平时坐在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的问题,学到坐在办公室学不到的新思想、新话语、新思路、新举措,进而有利于推进科学的决策。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