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两区”建设 打造北京样板

推动“两区”建设 打造北京样板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5-0082-03

202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北京设立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也为首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两区”建设的战略使命和要求

北京作为首都,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和指向性。“两区”建设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完成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与任务。

“两区”建设是新阶段改革开放重要战略举措。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必须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业是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标志,我国服务业虽然占GDP比例已经超过54%,但依旧是短板。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我国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比例不到15%,远低于24%的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近421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却高达2178亿美元。北京是我国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服务业占GDP比例超过83%,服务贸易占全国比例超过20%,从2015年开始进行了3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形成了一些成熟经验和做法。这次国家把综合试点升级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并设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北京在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把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两区”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打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大规模应用和快速迭代升级的制度环境,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宏大顺畅的国内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及对全球核心资源的配置能力。“两区”具备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天然优势,也肩负建设双循环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的重大使命。北京聚集大量国家创新资源,处于我国产业链核心位置,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两区”建设要以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融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速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两区”建设肩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任务。中央在批复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之后,进一步决定建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实现自贸试验区在京津冀全覆盖,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两区”建设要主动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带动周边津冀地区发展;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京津冀产业合作新平台,引导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在津冀地区布局;促进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构建协同发展高水平开放平台,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两区”建设带来首都发展新机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发展。“两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发展的新部署,为北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两区”建设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北京更加突出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求北京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减量发展。在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和疏解减量背景下,北京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必须更加突出开放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两区”设立是国家在综合考虑北京发展现状、基础条件、城市战略定位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策,为北京发展提供了极大政策支持,也是对北京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支持。

“两区”联动赋予首都独特发展优势。“两区”建设方案充分考虑了“两区”联动发展。《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强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同北京市改革联动,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具备条件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实施,并逐步在北京市推广经验。”《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指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施行的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政策,凡符合北京发展定位的,北京市均可按程序报批后在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工作中进行试点。支持北京市复制推广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熟试点经验。”这种“产业+园区”协同开放模式,不但有利于围绕园区定位探索定制式政策设计,提升园区服务功能,也有利于管控风险,探索更高水平开放,还能够把全国自贸试验区成熟经验在全市推广、辐射津冀,形成多层次多梯次有序开放新格局,实现“1+1>2”的效果。“两区”联动赋予北京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通过在管理模式、推进机制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独特发展优势。

“两区”建设为首都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两区”建设带来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为首都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两区”建设赋予北京一些全国首创试点,并支持一些国家级资源和平台落户,如首创性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城市,首创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免抵退税试点,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打造成国际服务贸易主平台,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等,这些措施能有效增强北京对高端资源的吸引力。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配以系列支持政策,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吸引国际高端要素聚集,内外循环相互促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北京发挥数字资源、数字技术优势,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发展数字经济,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北京经济数字化转型,为北京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为首都发展提供源源不断新动力。

以首善标准加快推进“两区”建设

“两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北京要以首善标准加快推进,努力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市级层面要加强统筹安排,坚持各地区、各部门“一盘棋”,同频共振,协同推进“两区”建设。

打造“两区”建设首善标准。在全国率先打造制度型开放标准体系,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规则接轨的“两区”建设制度框架,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对接的监管模式,构建高效、便利、透明的政府管理体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以及适应开放发展的评价机制。大胆先行先试,在数字经济这一优势领域形成国际领先的监管规则和服务模式,增强我国在全球数字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的内部改革机制,形成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模式,推动产业更新迭代快速发展。把“两区”建设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激发金融、科技、信息、商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活力,加快推动北京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大力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充分释放“四个服务”蕴含的推动首都发展的巨大能量。搞好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积极争取他们对“两区”建设的支持。搞好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持续优化软硬件环境,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吸引更多高端国际资源聚集。搞好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符合四个中心定位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京发展提供条件,为4000多家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京发展提供一流营商环境,为在京各类人才做好生活保障。搞好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打造一流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为“两区”建设提供强大社会支持。

加快推进“两区”建设。按照《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在国务院相关机构领导下,精心组织、大胆实践,抓好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经过3—5年改革探索,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到2025年基本健全以贸易便利、投资便利为重点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制度体系。抓紧建立完善“两区”建设容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在市“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领导下抓好任务落地,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层层分解任务、严格督查考核的方式压实责任,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北京——聚力“两区”建设 高起点向前推进[N].人民日报,2021-03-28.

(作者简介:钟勇,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