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公德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守公德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中图分类号] D261.4;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5-007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员干部锤炼品格、加强道德修养作出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生成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真正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政德建设的新的时代课题。鉴往可知未来,认真学习百年党史,我们可以从中找寻成功密码,不断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再出发。

科学把握守公德的价值内涵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中,在谈到守公德时,习近平强调:“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

守公德的重点在“公”字上面,体现在伦理价值层面就是守住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守公德更要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公仆意识,切实践行宗旨,坚持服务人民,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9年10月27日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论及社会公德建设问题时明确指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建设,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由此可见,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的本质内涵同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相比,既有外在形式上的重要区别,也有本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

从价值主体的角度看,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而社会公德建设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或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公民。从价值内容的层面看,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主要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热爱人民群众,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时刻同群众打成一片,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公德建设反映的是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行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位公民都要积极参与,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从价值关系的角度看,二者在价值指向、立场情怀上高度一致、一脉相承,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是社会公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引领、示范、凝聚、推动的风向标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公德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的逻辑展开,并为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提供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

牢固树立守公德的人民情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守公德的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道德情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也说过:“改革开放中的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结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我党领导人对人民群众问题的论述,可以将新时代人民中心论的核心思想概括为4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思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民群众之中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求教,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三是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区别,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各种分配方式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真正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四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不断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社会关系和个性特质的自由全面发展。

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起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就必须对广大人民群众充满真挚的道德情感。因为道德活动的生成不仅是道德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知因素的单一作用所致,而且在生产生活中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和理性认知不是两条平行延伸的直线,而是彼此缠绕在一起的双螺旋线,二者相互推动、相互诱导,只有深刻的理性认知才能激发起炽烈的道德情感,而炽烈的道德情感会鼓励人们去进行更加深刻、全面和富有远见的理性认知。

正是在道德情感和理性认知的共同作用下,党员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人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以优秀县委书记谷文昌同志为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充满无比真挚的道德感情,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根在基层,全县400多个生产队长,他都能叫上名字,群众所想所盼就是他的工作所愿。他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个春秋,遍植木麻黄,最终制服了连“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他从海岛实际出发,带领全县人民掀起建设海岛的热潮,围海造田,修公路、建海堤、大办水利,解决了人畜用水的困难。谷文昌的行为说明了一个最朴实的真理,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对人民群众充满真情实感,永远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才能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真心爱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当今社会,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追求趋向世俗化,在道德情感层面表现为内心深处丧失了对人民群众崇高的敬重之情,乃至漠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忘记自己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透过诸多腐败官员的案例可以看出,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待人民群众缺乏基本的道德义务感。有的在机关工作久了,身上充满衙门气,整天从文件中来到文件中去,从会议中来到会议中去,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就是不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极个别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对群众工作不细心、不耐烦,有所谓“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之说,小事积大,大事积炸。也有个别党员干部的情感泛滥失控,被亲戚情、同乡情、同学情、战友情等各种情所累,逐步走向公私不分、裙带关系盛行的境地。中国古人讲“无情未必真豪杰”,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感体现为对待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待工作有热情,对待事业有激情。如何处理好这种感情、热情、激情同个人私生活中的爱情、亲情、友情的关系,事关党员领导干部的成败得失,正所谓“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

勇于担当守公德的道德责任

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民至上情怀主要通过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为得以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就是靠着勇于担当的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从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医治战争创伤到抗美援朝,再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尽管探索之路艰辛坎坷,但最终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有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的历史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目前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具有勇于担当的道德责任感。因为越是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的时候,越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必须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大力贯彻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特别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能够从人民利益出发,崇尚实干,勤政为民,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实干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工作上的实干家,就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加巧干,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努力做到勤勉敬业、持之以恒。同时,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投入工作,把对组织和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奉献社会和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勇创佳绩和拼搏进取的工作劲头。

党员领导干部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除了要真正具备上述担当精神外,还必须拥有顽强的道德意志。所谓道德意志是指道德主体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按照道德原则的要求进行道德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果断决心和坚强毅力。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长征精神最集中地体现了共产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革命性道德意志。在两年左右的光阴中,天上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一路之上遇到难以计数的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用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横跨11省。其间,不仅物资匮乏、缺医少药、饥饿病痛和伤残死亡随时随地威胁着红军将士,而且红军队伍内部还面临着与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但红军将士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由此树立起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标识。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公德、勇于担当,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党员领导干部提升道德意志,不仅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力量源泉,更要将所思所悟落实在个人行动上,大力提高排除困难的能力。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困难和挫折,不同人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有的人实现既定目标信心不足,就会等待观望、精神不振;有的人面对多重选择时,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还有人在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容易左顾右盼、半途而废。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干事创业出现心理波动实属正常,也正因为如此,更凸显党员领导干部锻造道德意志的重要性。党员领导干部需要提升按照既定目标坚持到底的能力,提升坚决抵抗各种诱惑的能力,做到意志如钢、遇难不退、遇险不变,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将发展战略、工作思路和计划方案落实到位,才能在事业发展中善始善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6]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靳凤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