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共同体,如何构建?

社区治理共同体,如何构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尤为关键。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等对12个省份854个城市社区的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发现,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要以政策赋能、社会协同、业主自治、智能联动为重点,更多发挥物业、业主委员会、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作用,同时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以及社区居委会、物业机构、业主委员会这“三驾马车”的联动。

加强社区治理队伍建设。问卷调查显示,当前社区两委班子中,35岁以下、35—50岁、50岁以上成员分别占25%、48%和2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3%,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文化水平整体较高,便于面向不同居民开展管理服务工作。超过六成社区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体现了党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工作者中有6%是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符合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需要。社区治理的服务基础较好,邻里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及妇女、流动人口、残疾人、青少年服务的社区普及度较高。但应看到,社区工作人员短缺较为普遍,专业化程度和经济待遇有待提升,职业发展通道有待拓宽。因此,应根据社区常住人口配置社区办事专员、民警、网格员、法律顾问等社区工作者,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对下辖小区人力资源的统筹。同时,普遍推行取得专业社会工作、心理咨询、律师等资格人员的职业津贴政策,实现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全覆盖,加大在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各种党政代表、委员、劳模力度,普及在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事业编人员政策,提升职业待遇和吸引力。

普及专业物业管理。尽管我国物业管理随着住房商品化迅速发展,但问卷调查显示,尚有一半左右的小区尚未被物业管理服务覆盖,加之部分物业机构准入资质不齐全,物业管理服务发展滞后已成社区矛盾累积的重要原因。为此,应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综治、民政与住建业务的协同,普及专业物业管理,推动物业管理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当前应重点制定物业准入标准,规范进入流程。以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为契机,鼓励社区两委依托基层党组织自主组建物业机构,自我提供物业服务。发挥物业行业协会作用,编制物业服务标准,提升物业服务人员素质,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兼并重组,推动物业服务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家政、养老、托育、培训等紧缺社区服务业,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补齐业主委员会发展短板。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小区业主委员会覆盖率只有24%,其中业主自发成立的只占1/ 3,业主组织化水平与自治程度不高,补齐社区“三驾马车”中业主委员会方面的短板已成为紧迫任务。鉴于此,应在《民法典》基础上加强业主委员会法制建设,明确地位、性质、登记管理程序、权责、工作规范、成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一方面,加强街道对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及其换届选举的指导和规范,积极总结各地的先进经验,由物管会推动业主委员会发展,扩大业主委员会组织覆盖面。探索新建小区物业管理权限随入住率变化从开发商向业主委员会转移机制。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做出物业管理有关重大决定前,应公开征求业主意见,并报告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每年向业主公开业主共有部分经营与收益、维修资金使用、经费开支等信息,保障业主知情权和监督权。业主大会可授权业主委员会聘请专职工作人员承担日常事务,明确工作职责和薪酬标准。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街道要加强业主委员会成员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业主委员会成员依法依规履职能力。探索建立业主委员会换届审计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释放社会组织治理效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矛盾调解、治安联防联控、文体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被认为具有分担居委会工作、提供专业理念和方法、更好动员社会力量的重要治理优势。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平均每个社区有注册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2.7个、备案制社会组织4.3个、长期稳定活动的群众团队3.8个,社区多元治理主体日益壮大。应看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面临资金、场地、人才短缺等难题,养老托幼与专业社工类组织发展滞后,能力仍有待提升。为此,针对托育养老类、社会工作类、社区基金会类组织,应提供资金、场地、培训等支持,加大正面案例宣传示范,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将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类财政项目、设立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与岗位的做法制度化,同时,警惕社区将行政事务向社会工作者无限转移的倾向。依托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发展社区公益项目,促进流动人口、老年人、社区矫正人员、驻区单位工作人员等参与,以社会组织参与带动公众参与。

优先推动智治共同体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问卷调查资料显示,77.8%的社区拥有业主QQ或微信群,50.6%拥有社区公众号,46%拥有社区短信平台,社区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大大提升了就业、社保、生育等服务的便捷性。但也要看到,社区信息共享程度低的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此,需要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契机,加强信息共享和平台优化升级,真正发挥现有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实效,优先推动社区智治共同体建设,以智治共同体助推治理共同体建设。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点从社区服务向社区治理拓展。面向社区两委、物业、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等,发挥信息技术实时信息采集、监测预警、智能分析、精准干预作用。面向居民、驻区单位,提升信息技术在证照办理、生活采购、缴费、养老、托育、应急管理方面的作用和效能。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