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专题展在宁开展 告诉你为什么是她!

张纯如专题展在宁开展 告诉你为什么是她!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什么是她——张纯如与<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专题展开展。展览以丰富的物件讲述了张纯如短暂却耀眼的一生,并用全息数字技术再现了张纯如的形象,诠释了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恢复与重塑”。

为什么是她?

本次展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淮安市张纯如纪念馆联合主办,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承办。上午9点,展览开幕式在纪念馆举行。本次展览在展陈形式上运用了多层次跨空间的手法,将展厅横向分割成两层维度,上部的空间造型把观展视线分成了通常观展视线和仰视观展视线。顶部的造型有内外两面,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大拓展了展线,提供了更多的可展示载体。

张纯如生于美国,父母亲在她幼时便向她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另她惊讶的是,这段历史在西方社会却鲜为人知。她在思考第二本书的选题时,将南京大屠杀题材作为备选。1994年12月,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举行了一场南京大屠杀图片展。“那些图片之恐怖激发了我写这本书的念头。”她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1995年的夏天,张纯如远渡重洋来到南京,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追忆张纯如

当年陪同张纯如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为张纯如充当翻译的杨夏鸣均现身展览现场,并与张纯如的全息影像合影。

当年陪同张纯如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段月萍原副馆长(左二)、王卫星(左一)、杨夏鸣(右一)与张纯如数字影像合影

看着故人影像,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夏鸣感慨良多。“一转眼已经26年了,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是不可替代的。”杨夏鸣说,在那个年代,看到她为了写一本书专门从美国飞到南京觉得不可思议。张纯如准备非常充分,来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夏淑琴、李秀英的实地采访跟她此前查阅到的资料全部吻合。“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潘开明时,她问的问题非常细,早饭吃的什么,穿的什么鞋,我当时不明白这跟屠杀有什么关系,后来看到书才发现她通过这些细节再现了当时南京人的普通生活场景。”杨夏鸣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但在这之前对这段历史也知之不多,这次的经历让他大受震动,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专攻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

1997年,《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在北美推出,在西方社会引起轰动,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她也因此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围攻,她无所畏惧,参加世界各地的巡讲和研讨会,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也让更多西方人士了解到这段真实的历史。

了解她 成为她

张纯如的幼时照片、结婚时穿的婚纱、写书用的打字机、出版的书籍……均在展览上展出。去年12月,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向纪念馆捐赠了25件(套)与张纯如及其演讲活动相关的物品,都在这次的展览中与观众见面。通过展览,观众将会发现一个更加立体的张纯如,她不仅是一位心系历史的爱国者,一位斗士,更是一位子女、 一位母亲、一位妻子……

纪念馆副馆长凌曦说,希望的年轻观众在看过展览后,不仅能得出“为什么是她”的答案,也可以在心里说:“我也可以成为她,我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力量做一些事情。”未来,纪念馆还将通过张纯如的事迹,不断传递和固化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进一步加强南京大屠杀史料研究、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助力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徐红霞 杨升辉)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