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革下的生态学习空间建构

技术变革下的生态学习空间建构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全面有序复学复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线教育在战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将改变传统教育格局,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是,在线教育在大规模实施期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交互不足和学习浅层化。学习共同体将学习相关要素组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共创学习愿景,形成良好的学习关系,建立稳定的学习秩序,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和创新学习,促进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学习共同体理论依据:学习与共同体科学界定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学习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发展。根据这份报告,学习的内涵隐含两层重要涵义:一是要学会学习,学习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教师,他们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共同成长。二是实现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移。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理念,更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公民持续追求的一项权利。为此,学习共同体中,学习不只是阶段性的集中授课,而是贯穿每位成员一生的持续性学习。成员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生活、关心、协作;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也就是进行创新性学习。学习只有成为一个习惯,一种乐趣,才能满足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共同体”是由德国学者滕尼斯1887年在《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一书中提出,被定义为“忠诚的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和稳定的社会结构”。因此,共同体是一个组织形式,它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成员要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这是维持共同团结稳定的基础;第二,成员之间要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共同体成为各种关系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第三,保持关系的忠诚不仅要依靠共同的信念,也要尊重差异,在强调“共性”的同时,也要允许“个体”与“个性”的存在。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由美国教育学家博耶尔于1995年在报告《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建立学习共同体,学校教育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相同的愿景、平等的交流、严格的纪律共同作用,构成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基于博耶尔的观点,学习共同体既可以解决在线教育的情感缺失等问题,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交流,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将学习相关要素组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有助于提升成员的凝聚力和学习力。学习共同体有三个主要特征:同质性、系统性和社会性。同质性是指成员在身份属性、目标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一致性,这是形成共同体和保障共同体有效运行的基础;系统性是指共同体由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各种要素组成,具有鲜明的结构层次;社会性指系统内要素通过教学活动介入到环境中,在交往互动中实现参与者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共同体的成长。

在线教育学习共同体要素分析:学校、教师团队与学生群体

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一个元素,其功能是从观念层面、政策方面和制度层面保障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和良好运行。发展观念上,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行人性化管理,构建体现合作、互动、和谐的学校文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政策上,制定适合学习共同体成立、运行的政策,协调学校各部门共同支持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为教师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自主空间。制度上,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办法、考核评价、绩效奖励等制度,保障学习共同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实际效果。

教师团队提倡教师通过形成伙伴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共学、研学,改进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研讨和示范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教师团队对有机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成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教师团队建设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树立“互联网+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师在在线教育中扮演着教学设计者、资源制作和整合者、活动组织者、学习咨询师等多重角色,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做好在线教育教学,需要团队教师合力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评价等;二是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团队运行规则,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注重团队成员技能互补。团队成员综合能力应有一定的梯度差别,以实现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团队的共同提高。四是形成成员之间的深度交流。通过系列教研活动,集中探讨问题,梳理教学过程,形成最佳教学方案。

学生和教师均是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角色和任务不同。学生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三个方面需要建立与在线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习模式,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首先,养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先学、边做边学和讨论学习的学习习惯。其次,树立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模式的转变可能会带来一些压力和不适,学生要以实现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为奋斗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最后,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深度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要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与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完成知识意义主动建构。

在线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既要共创学习愿景,又要尊重个体差异

学习共同体成员应合力描绘共同愿景,它既是紧密联结成员的情感纽带,也是所有成员共同的情感归属。在线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基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催生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实现终身学习、全面和谐、均衡发展,最终提升成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共同体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尊重个人愿景和个体差异,尊重差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只有将“差异”看作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个性化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在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学习理念指导下,通过搭建生态学习空间、关注对话与体验、追求学习内容的人文精神、实施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评价,在新课程改革“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彰显教育改革时代精神。

应搭建基于移动学习的生态学习空间。生态学习空间组合多种教学手段,整合优质学习资源,通过构建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无缝衔接线上、线下学习。生态学习空间的核心优势是突破传统空间的理念边界,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个体学习与小组学习、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机结合,利用移动学习拓展课堂空间和内容,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的全面性学习。移动学习是基于互联网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突破了时空、资源获取的限制,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传播知识、创造知识;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咨询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师生、生生交互可以持续进行,有效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持续提升。学习共同体各要素合力构建移动生态学习空间,学校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搭建支持开放学习和泛在学习的技术平台;教师团队要树立“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开发和整合优质学习资源、规范在线教育教学环节、优化内容呈现方式、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要明确个人学习需求,增强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文化认同,提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主动质疑的能力。

在对话与体验中应构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关系。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成员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和组织关系。学习共同体由教育转向学习,关键是在对话与协作中,构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关系。对话主要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移动学习模式下,针对网络带来的距离感,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在线沟通技巧,通过构建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加强共同体要素之间的社会性交互,增强学习体验效果。通过设计生活情景、教学案例等,唤醒师生的内心体验,在观察与反思、探究与整合、应用与提高中,促进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通过平等对话与真实体验,师生作为鲜活生命体存在于网络空间,使虚拟课堂换发生命活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批判反思、沟通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学习内容应追求人文精神的崇高价值。学习内容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与学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中动态生成的素材与信息。学习内容基于学习资源,但又超越学习资源,学习共同体的关注点不是将“必须掌握”的信息“灌进师生的大脑”,而是在对话过程中基于复杂问题进行导向式学习,经过状态激活、问题触发与探究协作后,形成知识和思想的创造与生成,使学生不仅实现高阶思维能力和元认知发展,同时也使共同体各要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自身存在的意义,达到不仅认识“对象世界”,更要体验“意义世界”的教学目标。因此,学习内容不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要将人文精神培养融入到学习内容中,维护、关注和追求人的尊严、命运和价值,在对话与体验中对师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实现培养具有知性与理性、灵性与感性的完整的人的情感目标。

教育评价应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采用差异化、过程化、多元化评价方式。成果导向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具备何种能力以及能力应用效果。在线教育以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在线教育评价以学生是否获得这些能力为导向,构建差异化、过程化、多模态化评价方式。差异化指教育评价既有标准化评价指标,也要兼顾个性发展,在促进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过程化是利用网络数据对线上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考核,并以个别化辅导方式对“边缘化”学习进行预警。多元化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是学校和老师,也包括学生,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多视角对各要素的发展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评价结果应具有指导性和有益性,为教育教学情况提供正向反馈,根据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供有益意见和建议,保障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作者分别为河北开放大学教学支持部副教授;国家开放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

【注: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基于SPOC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020401005),2019-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SPOC教学的成人高等教育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项目编号:2019GJJG67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屠锦红:《学习共同体:理论价值与实践困境》,《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16期。

②邵发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视阈下共享发展的人学意蕴》,《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③李逢庆、韩晓玲:《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11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