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决策

父亲的决策

早年,我观赏过一部记录北极狐狸生活的影片。母狐把已长大的小狐们驱赶离家、让小狐去自谋生路的生存景观,令我十分好奇。那是一幕让人“心酸”的场面:母狐发出刺耳的叫声,用嘴拱着小狐们离开家穴。小狐从未见过母亲这般“无情”,抵挡着,延迟着。母狐似乎“发怒”了,冲上去要“撕咬”孩子们。就这样一番、两番、三番,小狐们终于惧怕了,发着凄厉的尖嚎,无奈地一步一步远去了。他们不停地回头望着母亲,留恋着,诉求着,似乎期待着母亲的回心转意。看着看着,我不禁眼眶也湿润了,心中竟然也暗自斥骂母狐的“残忍”。

  后来才懂得,这并不是动物的什么自觉意识,而是为应付外部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与生俱有的生存本能。

  那么,人呢?我想起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15岁那年,我从贵阳的初中毕业。那天,父亲作为家长列席了学校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我拿着卷裹得十分精致的毕业证书,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回过身来攥紧我的手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问题来得太突兀,又十分严峻,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天,我满脑子都在转悠着父亲的问话,捉摸着,猜测着……

  当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久,从布帘那边传来父母间断断续续的对话,我竖起耳朵谛听着:

  “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

  “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去寄,寄……”

  “寄人篱下……孩子总留在父母身边,太娇惯,不会有大出息……放心吧,亲姐姐还能亏待小弟弟。”

  “三个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的肝疼又越来越重……你舍得,我舍不得……”母亲的抱怨中夹杂着恳求,有些哽咽了。

  隔了很久,才十分清晰地听到父亲一句语气坚毅、果断的话:“要为孩子的长远想想……”

  假装熟睡的我顿时一切都明白了。父亲是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

  一听说要去北京,我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偷乐了。从教科书里获得的星星点点的史地知识,让我迷思着,幻想着。首都、天安门、“十一”游行、毛主席检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

  第二天,父亲和我拎着包袱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拍卖行。一位戴着近视镜的老先生接待了我们。我发现,父亲是用微颤的双手递上包袱请他验货估价。

  老先生把大衣摊开在柜台上,里里外外地翻动,端详了好一阵子。“是件好东西。”停顿了一下,他用惋惜的口吻说道:“我们这里冬天不冷,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他见我父亲神色凝重,又补充了一句:“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在回家的路上,父亲搂住我的肩贴在他身边走着。突然,父亲一把抓住我的手,仰着头激动地喊道:“孩子,你看!”只见一大群鸽子鸣响着洪亮的哨音飞过来。他们映着蓝天,沐着阳光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翱翔着、盘旋着。父亲拉着我的那只手一会儿攥着,一会儿搓着;一会儿紧着,一会儿松着……小小年纪的我当时哪里懂得,这是父亲在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内心的呼唤:孩子,也去展翅飞吧!去拥抱生活!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为了我的出行,父母真是操碎了心。母亲最担忧我照顾不好自己的穿戴起居。她匆匆地为我赶制了一件厚棉背心,并让我带走家中最好的一床棉被。母亲在我的内裤里,用密密的针脚缝了小口袋,还在袋口钉上一排按扣。她让我把随身不用的整钱放在袋内,“这样,谁也甭想偷走”。父亲则马不停蹄地给我迁移户口,办转学手续,预购车票。那时贵州还没有任何铁路干线。我需要先乘长途汽车到广西凭祥,然后坐火车去武汉,再转赴北京。旅程的遥远,换乘的复杂,父母的担忧,弄得我也有些畏惧了……

  为了能赶上北京的开学日期,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匆匆启程了。临行那天,父亲扛着行李送我去车站,母亲也执意要跟去。一向天气阴沉的贵阳,那天却格外晴艳。一路上父亲始终微笑着畅聊着他小时候是怎样离家求学的,母亲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一言不发。

  汽车缓缓启动了。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挥动着手。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才发现父亲高大挺直的身板怎么会有些微驼了,修剪得整齐的双鬓怎么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我的心紧了一下。父亲微笑看着盯着我,用眼神向我告别。我眼睛湿润了。母亲躲在父亲身后,看不见,看不见。远了,远了……

  当晚,我在凭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简易旅店留宿。能容九个人的大房间空空荡荡。昏暗的灯光看不清墙上的贴画。人生地不熟的我早早就和衣躺下了。我难以入睡。在窗外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中,在脏兮兮的被子散发的异味中,我生平第一次感到了孤独,第一次想家……

  终于到了!我拎着父亲用过的旧箱子,几乎是一路小跑出了火车站,瞪大着眼睛“扫描”眼前新鲜的一切。按照父亲在家时的嘱咐,我叫了一辆三轮车,操着不着调的北京话,背诵了一遍要去的地址,并反复讯问要多少车费。

  “头一回来北京。”

  “是……”

  “放心,不会多要一个子儿。坐好了,您嘞!”

  到了!面对着姐姐家关闭的绿漆大门,我踌躇了。我告诫自己,父亲让我迈出了这一步,今后就只能看你自己的了。抬起头来,勇敢地去面对吧。我走上前去,笃!笃!笃!我使劲地敲响了门……

早年,我观赏过一部记录北极狐狸生活的影片。母狐把已长大的小狐们驱赶离家、让小狐去自谋生路的生存景观,令我十分好奇。那是一幕让人“心酸”的场面:母狐发出刺耳的叫声,用嘴拱着小狐们离开家穴。小狐从未见过母亲这般“无情”,抵挡着,延迟着。母狐似乎“发怒”了,冲上去要“撕咬”孩子们。就这样一番、两番、三番,小狐们终于惧怕了,发着凄厉的尖嚎,无奈地一步一步远去了。他们不停地回头望着母亲,留恋着,诉求着,似乎期待着母亲的回心转意。看着看着,我不禁眼眶也湿润了,心中竟然也暗自斥骂母狐的“残忍”。

  后来才懂得,这并不是动物的什么自觉意识,而是为应付外部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与生俱有的生存本能。

  那么,人呢?我想起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15岁那年,我从贵阳的初中毕业。那天,父亲作为家长列席了学校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我拿着卷裹得十分精致的毕业证书,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回过身来攥紧我的手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问题来得太突兀,又十分严峻,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天,我满脑子都在转悠着父亲的问话,捉摸着,猜测着……

  当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久,从布帘那边传来父母间断断续续的对话,我竖起耳朵谛听着:

  “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

  “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去寄,寄……”

  “寄人篱下……孩子总留在父母身边,太娇惯,不会有大出息……放心吧,亲姐姐还能亏待小弟弟。”

  “三个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的肝疼又越来越重……你舍得,我舍不得……”母亲的抱怨中夹杂着恳求,有些哽咽了。

  隔了很久,才十分清晰地听到父亲一句语气坚毅、果断的话:“要为孩子的长远想想……”

  假装熟睡的我顿时一切都明白了。父亲是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

  一听说要去北京,我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偷乐了。从教科书里获得的星星点点的史地知识,让我迷思着,幻想着。首都、天安门、“十一”游行、毛主席检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

  第二天,父亲和我拎着包袱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拍卖行。一位戴着近视镜的老先生接待了我们。我发现,父亲是用微颤的双手递上包袱请他验货估价。

  老先生把大衣摊开在柜台上,里里外外地翻动,端详了好一阵子。“是件好东西。”停顿了一下,他用惋惜的口吻说道:“我们这里冬天不冷,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他见我父亲神色凝重,又补充了一句:“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在回家的路上,父亲搂住我的肩贴在他身边走着。突然,父亲一把抓住我的手,仰着头激动地喊道:“孩子,你看!”只见一大群鸽子鸣响着洪亮的哨音飞过来。他们映着蓝天,沐着阳光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翱翔着、盘旋着。父亲拉着我的那只手一会儿攥着,一会儿搓着;一会儿紧着,一会儿松着……小小年纪的我当时哪里懂得,这是父亲在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内心的呼唤:孩子,也去展翅飞吧!去拥抱生活!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为了我的出行,父母真是操碎了心。母亲最担忧我照顾不好自己的穿戴起居。她匆匆地为我赶制了一件厚棉背心,并让我带走家中最好的一床棉被。母亲在我的内裤里,用密密的针脚缝了小口袋,还在袋口钉上一排按扣。她让我把随身不用的整钱放在袋内,“这样,谁也甭想偷走”。父亲则马不停蹄地给我迁移户口,办转学手续,预购车票。那时贵州还没有任何铁路干线。我需要先乘长途汽车到广西凭祥,然后坐火车去武汉,再转赴北京。旅程的遥远,换乘的复杂,父母的担忧,弄得我也有些畏惧了……

  为了能赶上北京的开学日期,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匆匆启程了。临行那天,父亲扛着行李送我去车站,母亲也执意要跟去。一向天气阴沉的贵阳,那天却格外晴艳。一路上父亲始终微笑着畅聊着他小时候是怎样离家求学的,母亲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一言不发。

  汽车缓缓启动了。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挥动着手。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才发现父亲高大挺直的身板怎么会有些微驼了,修剪得整齐的双鬓怎么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我的心紧了一下。父亲微笑看着盯着我,用眼神向我告别。我眼睛湿润了。母亲躲在父亲身后,看不见,看不见。远了,远了……

  当晚,我在凭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简易旅店留宿。能容九个人的大房间空空荡荡。昏暗的灯光看不清墙上的贴画。人生地不熟的我早早就和衣躺下了。我难以入睡。在窗外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中,在脏兮兮的被子散发的异味中,我生平第一次感到了孤独,第一次想家……

  终于到了!我拎着父亲用过的旧箱子,几乎是一路小跑出了火车站,瞪大着眼睛“扫描”眼前新鲜的一切。按照父亲在家时的嘱咐,我叫了一辆三轮车,操着不着调的北京话,背诵了一遍要去的地址,并反复讯问要多少车费。

  “头一回来北京。”

  “是……”

  “放心,不会多要一个子儿。坐好了,您嘞!”

  到了!面对着姐姐家关闭的绿漆大门,我踌躇了。我告诫自己,父亲让我迈出了这一步,今后就只能看你自己的了。抬起头来,勇敢地去面对吧。我走上前去,笃!笃!笃!我使劲地敲响了门……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