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创新活力要帮在“更早更小更新”

激扬创新活力要帮在“更早更小更新”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北交所备受瞩目,背后是各方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期许。立足创新中小型企业和金融业的“双重优势”,继续做好“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帮扶工作,多下“添柴加火”“添砖加瓦”的培育功夫,北京定不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

北京证券交易所本周开市,首批81家上市企业经营稳健、成长性突出,投资者认购踊跃。作为沪深交易所后中国大陆地区设立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定位于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脱胎于新三板精选层,北交所的“横空出世”更多源于厚积薄发。从2012年新三板筹建并首批挂牌,到2020年推出精选层并明确转板机制,再到如今北交所开市交易,可谓“十年磨一剑”。这一过程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色始终鲜明。与上交所的科创板、深交所的创业板相比,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的初创科技企业,进一步降低了企业上市的硬性门槛。众多专精特新企业“进”可在北交所上市,得到更加高效的公开市场融资交易服务,“退”也可继续在创新层、基础层安心深耕,为进一步发展蓄力。可以说,从“板”到“所”的升级,意味着中小企业的成长机会和交易平台,都获得了飞跃。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北交所备受瞩目,背后是各方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期许。管理学中有个“隐形冠军理论”,指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和经济持续发展,往往得益于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德国作为世界制造强国,不仅有大众、西门子等享誉世界的大型企业,也有1400多个中小企业是全球领先的“隐形冠军”。长期观察中国经济也会发现:一些反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指标,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等,均快于GDP增速。这份新经济的成长力,相当程度来自中小企业的茁壮成长。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创造了80%以上的新产品。无论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医疗设备、智慧家居,还是服务于超大项目的精密元件、无线安防,一些企业规模不大,却在细分行业中凭借“独门绝技”“拳头产品”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中坚力量。

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很大程度源于其持续的创新力。正如有创业者坦言,创新往往来自强大的危机感,“没有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最终惨败而归”。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大企业的优势在于规模和实力,但随着体量的增长特别是在某一领域达到垄断程度后,坐享收益之下难免会有创新乏力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则是活跃求存的“鲶鱼”,有冲劲有闯劲,在颠覆性技术开拓、突破性技术创新方面,往往更具优势和潜力。纵观世界科技巨头发家史,最初都是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型企业,有的甚至诞生在车库里。而它们莫不是凭着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一步一步从“小树苗”成长为令人仰望的“参天大树”。

“树苗”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一方面,创新本就是九死一生,尤其是关键领域的突破,难度大、考验多,试错、沉淀的过程,少不了强力的资金、政策等支持。苹果、亚马逊等,无不是在“早、小、新”的时候通过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获得了优质金融资源的“加持”,才成就了后来的辉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受疫情影响,资金链紧张、融资难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长期以来,以制度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融资和聚集优质资源的有效机制,始终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更是国际难题。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家印发《指导意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还是设立北交所为中小企业搭台引资,都是针对现实难点堵点的重要探索,有助于稳定和增强企业信心及预期。

一座城市,能不能挺立于创新潮头,要看定位、看机制,更要看成果、看实效,尤其要看有多少拿得出、叫得响的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而资源富矿优势能不能转化为创新成果优势,关键一环就在于能否激活中小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打造更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桥梁”“纽带”。近些年,从统筹推进“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到制定实施“科创 30条”、高精尖产业“10+3”等系列政策,北京的目标始终是培厚创新创造生态,让创新企业更好地落地生根。眼下,北交所开市无疑又是一个重要契机,立足创新中小型企业和金融业的“双重优势”,继续做好“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帮扶工作,多下“添柴加火”“添砖加瓦”的培育功夫,北京定不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服务中小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期待北交所打开新局,为更好服务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示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