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风带动民风,推动“学习大国”建设

以党风带动民风,推动“学习大国”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持续发展的秘诀之一。日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推动学习大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把“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列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大执政本领中,第一条就是“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以及日益加快的知识更新周期,保持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如何以党风带动民风,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以学习型政党引领和推动“学习大国”建设,进而推动全党全社会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是新时代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2009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讲话,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基于我们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史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和理论总结。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强调学习问题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而且,党中央每一次对学习问题的突出强调,都紧随着迎接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战胜困难、团结前进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将一切学习到的先进成果运用到革命、执政和发展过程中,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不断前进的基础,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学习。中共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就提出宣传学习的任务,建立工人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斗争,更加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来解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党在这个阶段已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工作重心也开始转移,面临的任务更复杂更繁重,党的执政能力面临巨大考验。在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全党又一次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学习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适应生产发展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需求,从而在执政初期就较快地实现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全面好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党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而我们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并且强调“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要着重抓紧经济学、科学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的学习,才有可能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世纪末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对党的历史的把握,江泽民同志郑重指出:“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我们更要注重学习。”这个时期的学习内容,江泽民同志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制度化,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强调必须把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

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早在2009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我们党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永不自满、永不停滞,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要把学习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严格贯彻落实集体学习制度,党员将自觉学习,带头学习,加强学习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持续的深化学习,将学习贯穿于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始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以学习型政党引领新时代“学习大国”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壮阔实践,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而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引领,以全党学习带动全民学习,形成充满新时代气息的学习风气,推进新时代“学习大国”建设。

以学习型政党引领新时代“学习大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始终坚持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对历史使命的清楚认知、自觉担当和坚毅履行促使中国共产党以调动建设发展的一切积极因素为己任,积极建设学习型政党以推进“学习大国”建设。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保持和发展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创造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起到最坚决、最有力的推动作用,引导社会发展进步,保持党在实践上的先进性,同样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自身要认真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政党,而且要以自己的示范行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切切实实在学习中不断改造自我、加油补钙,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提出的“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的殷切希望。

以学习型政党引领新时代“学习大国”建设,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要求我们重视学习、深化学习,认识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抢抓机遇、艰苦奋斗,随时准备应对更复杂困难的局面。当前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要求我们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局势所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注重学习,自我发展、自我革新,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深化学习,以学习型政党引领建设新时代“学习大国”,成为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法宝。

以学习型政党引领新时代“学习大国”建设,是激发全党全民积极投身学习实践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独特的领导地位要求其挑起大梁,以强大的魄力勇于承担建设新时代“学习大国”的任务,以学习型政党引领建设学习实践体系。“学习大国”的建设是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机构单位、组织、个人等诸多主体、诸多领域、诸多方面积极配合,相互促进。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推动学习的长效机制,保障长效、持续、深化的学习实践体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统筹安排、统一行动、协同共进,才能激发全民积极投身学习实践的动力。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有这样强大的动员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全面兴起覆盖全民族的学习热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戴,中国共产党成为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以全党学习带动全民学习更能得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成为激发全民学习动力的“发动机”。

以学习型政党引领新时代“学习大国”建设,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引导正确学习方向的重要保障。党的科学引导有助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只有加强对学习的科学引导,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才能够使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注重学习的全面性、实践性、发展性,这样的学习才是全面系统的、学以致用的、与时俱进的。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引领人民群众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来进行学习实践,能够深化民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更新知识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不断开拓眼界、拓宽视野。此外,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规范和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倡导良好学习风气,不仅致力于督促个体学习,更是从党员干部素质提升着手,引领和带动人民群众“有组织地”“有愿景地”“有成效地”进行系统学习。在党中央的统筹和引领下,以党员干部素质的率先发展来影响、辐射、带动全社会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建设良好的学习生态。

构建以全党带动全社会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

《决议》提出“推动学习大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上提出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涵盖个人、组织、社会、政党、国家等多个层面,需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展、协调推进的学习新格局,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构建以全党带动全社会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是推动“学习大国”建设的关键。

建立长效机制,就必须把“学习大国”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思想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主动学、反复学、持久学,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在作风建设方面,必须从根本上端正学风,真正解决“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等不良现象,发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学风、作风,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和服务群众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在任务目标上,必须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紧密结合,深刻认识到推进“学习大国”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实践制定一系列相关规划、政策、制度,将协调推进“学习大国”建设落到实处。结合四史教育,尤其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依靠党员同志和人民群众、上上下下对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深入推进开展“学习大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构建长效机制,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动“学习大国”建设。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面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较为严峻。面临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应对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强我们的本领,尤其是加强学习本领。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党员领导干部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少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风成于上,习化于下。”党员干部带头学,全社会一起学,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大国”。领导干部是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单位以及各级组织的“排头兵”,必须在推进建设“学习大国”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精神等方面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干部带动党员”的良性循环,在党内率先营造出全党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学习内容上,领导干部必须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将读马恩经典、思科学原理、力躬行实践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构建长效机制,基层组织必须恪守不渝、尽心尽责,夯实筑牢战斗堡垒,实现党内“关键少数”到“全员覆盖”。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在推动“学习大国”建设中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是广大党员的基本载体,在“学习大国”建设中必须担负好管理党员、教育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同志充分发挥好模范先锋作用,将提高政治觉悟、加强理论学习、提升道德修养以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自身终身学习的目标和追求。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严格注重党内组织生活和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机制,同时也是建设“学习大国”的坚强堡垒。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要立足“三会一课”实际、进行创新形式和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将“全党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作为党员教育的常态化方案。

构建长效机制,全体党员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实现党员带动群众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当前形势下,不学习前进便是后退落后。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要积极展现新状态,实现新作为,常怀“本领危机感”,增强自身学习本领。同时,全体党员应当切实抓好自身学习教育,静下心来、坐下来,主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不断学习,改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秉公办事、服务群众。我们党是一个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必须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员一方面应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还应虚心听取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将自身主动学习和带动群众学习为己任,在加强自我党性修养的同时,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热情,营造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

着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重要讲话及文件精神的引领下,从建设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军队、学习型学校一直到建设学习型家庭,这种建设热情,在国际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一些先行提出的国家所望尘莫及的。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体现出大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良好环境和氛围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也曾提出:“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种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这种教育将是普遍的和继续的。”也就是说,为了满足普遍和长程教育的需要,必须着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即将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整个教育一体化。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全体公民在作为教育对象的同时也都将是学习的主体,拥有广泛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为此,推动“学习大国”建设,需要处理好教育资源配置的“供给侧”与学习需求的“需求侧”之间的关系,着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将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作用有机结合,以及对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及非正式学习进行资源配置整合,精准锚定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满足及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更多关注。

着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需将教育资源配置的“供给侧”与学习需求的“需求侧”合理匹配,进一步突出全民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在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之前,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在学界则是更为广泛传播的概念,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逐渐转向了终身学习,相对于从“供给侧”角度出发,通过对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环境建设等要素的资源供给,对国民进行终身教育的熏陶与建构性支持;终身学习更强调从“需求侧”视角出发,通过学习者面对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以学习主体的自觉性激发多元学习诉求,使学习者在终身的时空范围内不断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是长时间实践后因势利导得出的重要结论,为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应在进一步强调“需求侧”重要性的同时,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社会所有成员共同的利益与财富,制定符合公共需要的政策与计划,将资源建设的“供给侧”与学习需求的“需求侧”合理匹配,实现人、制度建设与组织机构间的共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渐完成了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向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转型,面向2035年的教育现代化,应将深化内部终身学习需求的满足与质量提升、终身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以及终身学习机会的创造与提供等精准化的个性服务,让民众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着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需将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作用有机结合,加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环境的互联互通。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指出,终身学习即“通过一个不断地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并激励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即“不断地支持过程”,而环境的内涵建设与融通对学习者更好学习至关重要,在此前提下,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就是在学习者一生的时空范围内,不断对其学习过程中的环境进行完善优化,并最终形成完整互通的服务链条的过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是构成教育体系的基本单位,教育在时间上延伸的同时,在空间上也应该得到拓展,为达到有机结合、互联互通的效果,应注重于突破传统教育环境的时空局限,让教育体系深度嵌入整条服务链中的每个环节,让政府部门、学校抑或是企业单位、基层社区都能够成为整体链条的服务主体,彼此协调共同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整个过程。

着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需对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及非正式学习进行资源配置整合,精准锚定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满足及质量的提升。终身学习的体系由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三大类型组成。正规学习即学习者在教育体制内的学习行为;非正规学习是除正规教育以外的有组织性质的学习,如企业的岗位培训、学校毕业后的进修等,而非正式学习则是无组织的,是学习者自主按照需求选择学习时间、场所、知识内容的学习行为。针对以上特点,需在巩固和提升各级各类正规学习阶段建设力度、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学校开放性、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将一定重心移至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中,一方面注重学习资源的利用整合和机会创造,让公共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通过继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老年教育、教育培训及学习型城市等形式参与到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中来,同时在数字化时代大力打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相关服务升级,借助广泛、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以学习者为中心搭建新平台,使其发展可持续。另一方面,也需更加注重学习资源的均衡配置,根据不同学习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关注并保障农民工、乡村儿童、失业人员、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9JJD71000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③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习时报》,2009年5月18日。

④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09年11月12日。

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⑧《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⑩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社,2001年。

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