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纵观人类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能否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将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选择全新现代化道路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绕不开的一个难题。历史上不少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忽视农业农村发展,导致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现代化进程因此受阻。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把握,确保中国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中国超大的人口规模决定即便城镇化率达到70%也仍将有四亿多人口在农村,这是中国现代化不能忽视的客观现实。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就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既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经过艰苦奋战,到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保障了农村贫困人口和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含农村人口在内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的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将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乡村振兴战略是篇大文章,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要战胜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地区差距这些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拦路虎”,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持续推出更有力的举措,让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乡村振兴战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搬的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意味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乡村的生动体现。  

“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的一条新道路,是在吸取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有益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这条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创新之处就在于,强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这条现代化道路,在建设高度发达物质文明同时也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创造人民日益美好生活,能够有效避免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引发的经济危机周期爆发、政治斗争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精神腐朽衰败、生态环境危机等严重社会问题。“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必将引领更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梦想。

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面对国内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中国共产党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现实国情出发,经过反复探索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现代化的豪迈征程。虽然经历一些严重曲折,但我们仍然依靠农业农村农民的大力支持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大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依靠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镇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连年丰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总体和谐稳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面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跟不上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深刻认识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发展新阶段新变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农村将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巨大资源和市场空间。毫无疑问,农业农村农民将再次为中国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强劲内生动力,中国必将依靠自身和平发展再创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的新奇迹。

(作者:程治强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