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永远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实业永远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嫦娥”“玉兔”,我造的;港珠澳大桥,我造的;给北京冬奥输送100%绿电的张北柔直,我造的……这两天,一个题为“中国制造,向人民报告”的帖子火了。评论区里,众多中国企业接力“报到”,让网友无限振奋更无限感慨。

中国制造,早已是响亮的国家名片。而在这份最新榜单中,既有三峡大坝、“东风快递”“天鲲号”等熟悉的名字,也有电子束治污技术、等离子体气化熔融技术、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等新鲜面孔。不知不觉间,中国制造已在众多领域实现飞跃,着实令人惊喜满满。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绩单的背后,不仅是“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更是筚路蓝缕的前行历程。遥想新中国诞生伊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莫说汽车飞机,就连火柴钉子都无法自给。七十余年间,中国人从零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制造由无到有、由弱到强,覆盖了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并收获着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而今回望往昔,我们为一代代奋斗者点赞,更为老一辈领导人的远见卓识震撼。为什么在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工业建设?就因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国人的饭碗、中国经济的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依靠这个立国之本,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攒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本钱,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物质基础。也正是依靠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每遇地震、洪水、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国都能迅速组织起救援物资,将各方面风险降到最低。一句句“我造的”,是扬眉吐气的自豪,是自强不息的宣示,更是中国发展行稳致远的底气。

实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要看到,今天中国制造的优势固然亮眼,但技术发展水平难言均衡,各种“卡脖子”问题也很突出。有媒体曾统计,我国工业发展还存在核心工业软件、重型燃气轮机、高端电容电阻等关键技术短板,“大而不强”的尴尬依然存在。同时,近些年,我国出现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过早、过快的现象,不仅拖累当期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还将削弱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些短板和隐忧,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对一些领域“脱实向虚”的苗头更要保持高度警惕。中国制造还远没有到可以“飘”的时候,实干兴邦、实业兴邦的传统更是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要正视客观存在的发展差距和不时出现的矛盾问题,保持忧患意识,继续奋起直追。

在全球制造业梯队中,中国现在处于第几梯队?答案和分析可能很多。但毫无疑问,做强中国制造,还要靠无数奋斗者坐冷板凳、啃硬骨头,在接续奋斗中闯关夺隘。“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技术发达、实业强盛、国富民强,这是先辈的期盼,也是我们永恒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