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国家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1-0008-0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实践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与国家治理效能呈正相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包括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等,通过为国家治理提供价值、方向和力量等方面的制度供给,实现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国家治理效能。

强化人民立场的制度性安排,为中国之治奠定价值基础

国家治理是运用国家制度体系管理国家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都蕴涵特定的价值取向,以制度体系作为基础构成的国家治理,必定是一种基于价值的治理。其核心要求是,在促进国家制度及其运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制度文明演进规律的同时,深刻阐明国家治理的价值立场,解决好为谁而治、靠谁而治的问题。经过70多年探索实践,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运行机制,其制度体系的鲜明价值底色是人民立场。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理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人类制度文明成果,选择了人民民主专政等,走上现代国家治理之路。改革开放以后,党带领人民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指导国家治理的根本制度,完善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制度,取得了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行、充满活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依靠人民治理国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其目的在于强化人民立场的党内制度安排,巩固国家治理的人民价值取向。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彰显国家治理的人民情怀。使命是组织赖以存在的思想依托,是成员行为选择的政治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党通过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全党“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通过强化“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等制度化训练,筑牢信仰之魂、补足精神之钙、涵育为民情怀、激发担当之志、凝聚奋斗之力,以制度的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把初心使命融入日常、形成长效,内化为精神基因,推动人民价值取向在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落地生根。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巩固国家治理的价值主体。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转化为党的领导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制度的力量确保人民主体地位。新时代,要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持续推动党的领导制度创新,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其一,牢固树立人民是国家治理“剧中人”的价值认知,通过完善为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把倾听群众呼声贯穿于制度制定全过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意愿,赢得人民拥护,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其二,牢固树立人民是国家治理“剧作者”的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以制度化方式确保人民群众始终成为党的力量源泉、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是党内治理的“目的因”,体现了制度体系的人民性特质,形成了中国之治的价值支撑。

强化党的领导方式制度化建设,为中国之治确立方向指引

国家治理是特定国家以本国历史前提为基础的一系列制度选择活动,只有尊重特定历史前提,制度选择即国家治理才具有现代性、适应性、有效性。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产生条件时也指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因此,国家治理是一种基于方向的治理,它回答国家治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中国独特的历史轨道、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人民选择,决定了中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虽然“资本主义也能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因此,这条道路,中国走不得”。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历经国民经济恢复调整、改革开放,形成了一整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制度的制度形态。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当前,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着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国家治理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为国家治理凝聚统一意志。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通过制度形式把党建设成坚强统一的组织。这种体制机制贯穿于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和规矩,以制度刚性确保全党在国家治理重大问题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中国之治,根本在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更加光荣艰巨,进行自我革命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必须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制度创新,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把全党意志凝聚到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事业中。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发挥党在国家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一方面,把党的全面领导具体落实到国家治理各方面,体现于各项工作之中,确保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另一方面,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国家治理全过程,创新党的领导在各个环节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要健全党的决策制度体系、组织领导体系、协同工作体系、执行工作体系,做到决策科学、指挥有力、调度有方、落实有效,确保各级各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保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令统一、运行顺畅、执行高效、充满活力。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党内治理的“定向器”,彰显了制度体系的党性特征,确保了中国之治的社会主义方向。

提高党的自身建设制度化水平,为中国之治提供力量源泉

国家治理是一项以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历史活动,是复杂性制度系统交互作用的社会实践过程。在现代风险型社会条件下,世界面临着诸如经济危机、政治动荡、生态失衡、核战争、恐怖主义等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因此,国家治理是一种基于强力赋能的治理。纵观世界政党史,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被历史和人民天然地赋予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地位,也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能够始终坚持运用自我革命成果为国家治理提供强大力量。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把自身建设得坚强有力,通过向其他各项建设提供实现机制和方式,推动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以制度刚性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既是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需要,也是解决党内治理难题的需要。一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完成国家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健全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通过自身建设锤炼过硬本领,在领导国家治理各项工作中彰显真理力量。另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而复杂,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尖锐而严峻,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这场社会变革,必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通过自身建设锤炼过硬作风,在领导国家治理各项工作中彰显道义力量。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强大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具体说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创新优化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运行机制,提高各级党委观大势、把方向、抓大事、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健全决策机制,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制度,严格决策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夯实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树立担当作为的正确导向,优化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培养具有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勇于斗争本领的执政骨干,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为国家治理赢得深厚道义力量。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国家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为国家治理进行道义赋能。具体说来,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体系;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监督制度、问责制度等制度体系;健全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体制机制,为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党内治理的“能量库”,体现了制度体系的革命性特征,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强大力量。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确保国家治理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始终把握正确方向、始终保有强大力量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制度密钥。以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根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表明党对领导制度建设的认识达到崭新高度,展示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制度取向和美好前景。

(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面从严治党的百年制度探索与当代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LLZZB04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高春花,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前线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