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青连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 中国扶贫战略转向(4)

四、缩小收入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

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只是反贫困的第一步。消除绝对贫困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我们反贫困的重点转向解决相对贫困。解决相对贫困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那么,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一)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几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我们现在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如何知道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主要是以两个方法来衡量,五等分法和基尼系数法。五等分法就是按照收入水平的高低把国民划分为五个等份,然后来比较最高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看相差多少倍。基尼系数反映的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大小。用五等分法来衡量,大多数国家的收入差距在7倍左右,北欧国家4倍左右,我们国家可能在10倍左右。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我们的基尼系数现在仍然达到0.465左右。第二个方面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三个方面是两个“不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第四个方面是“两个比重”比较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低。

针对上述的四个方面问题,我们主要从收入差距的角度来谈谈。基尼系数讲的是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大小,它反映的是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高低。经营系数在0.2以下,说明是高度平均的,0.2到0.3是相对平均,0.3到0.4是比较合理的。0.4是一个警戒线,那么0.4到0.5就属于差距很大了,0.5到0.6,表明差距达到循序状态,大于0.6以上,两极分化。用这样一种基尼系数的解读,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多数都在0.3到0.4之间,处于合理区间,中国则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和发达国家不能够简单对比。

2011年之后,中国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0.465左右,还是比较高的。一方面我们基尼系数已经超过警戒线,另外一方面,要看到我们基尼系数的上升的幅度、速度是比较快的,所以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除了基尼系数高,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在1978年是2.57倍,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是按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比较得出来的,严格来讲这两个指标是不能比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缩小到1985年的1.86倍,但是之后又持续扩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缩小到2.7倍左右,甚至是低于2.7倍,但仍然是比较大的。

除了城乡差距以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比较大的,收入差距这样大,怎么办?实际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设计出“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在那之后,这个战略逐步实施,也逐步地延伸,逐步地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已经圆满地实现了这一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党的十九大提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阶段性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规划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总共30年的战略目标,做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从实现共同富裕来讲,也做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我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个阶段,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有一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应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战略任务。要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我们的远景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举措,以下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

 第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的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样一个制度下,我们要特别重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是普通劳动者,是靠工资、劳动报酬为生的,劳动报酬不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难度会加大。第二,要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工资要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应有的提高。第三,要重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让更多的低收入者成为中等收入者。第四,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各种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数据,都是生产要素,要增加要素收入。第五,要完善再分配机制,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力度和精准性。第六要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