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一场卓逸不群的科技创新实践

北京冬奥会,一场卓逸不群的科技创新实践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落下帷幕,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的奋勇拼搏,留下了永恒、精彩且难忘的历史瞬间。北京,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用中国式的文化浪漫和卓绝的科技展示,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科技+”冬奥文化的冰雪之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冰雪运动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8K、立体成像、裸眼3D、云转播等一系列数字创新科技,在冬奥会的赛场内外上演着令人惊叹的传奇。科技冬奥的精彩和丰富实践,不仅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坚实基础,更是书写出冬奥会史上永不落幕的经典,开启了人们可以期待的美好未来。

“科技冬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创新发展的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坚持创新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就指出,北京冬奥会“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科技奥运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理念,因此,北京冬奥会既是体育的盛会,更是科技的盛会,北京冬奥会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场景展示的世界舞台。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创新无处不在,后勤保障领域是负责统筹调度的“冬奥大脑”,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实现跨区域、跨场馆、跨赛事的数据汇聚、分析;场馆建设中,为服务国家体育场而开发的“数字孪生操作系统”,是开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智慧化升级的重要探索;开幕式中,传递中国美学意趣和山水美感的数字地幕,无论是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规模,还是支撑显示系统的超大光学校正算法,都堪称国际一流;赛事进行中,在“冰丝带”场馆内惊艳赛场的“猎豹”,则是世界上唯一一套“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赛事转播中,北京冬奥会不仅在奥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了8K视频技术,更是实现了奥运史上第一次以“云上奥运”向世界进行转播。奥运会是一场科技的盛宴,而围绕奥运会的各类消费活动更是这场盛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40余万个冬奥场景内,以数字人民币为主体的各种交易和消费活动如火如荼,96亿元的交易金额,不仅仅是超过了Visa支付系统,更是打破了Visa在奥运会赛场进行国际支付的垄断地位,为未来数字人民币的扩容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北京建设具有智慧金融服务优势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了强力支撑。

“科技冬奥”坚定了我国勇攀创新高峰的信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的勇气和能力,就永远会受制于人。北京的科技冬奥,改写和创造了奥运会的历史,把奥运会推向了以智慧、智能为导向的数字化时代,其背后彰显的不仅是追求卓越、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更是中国始终追求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奥运会是体育的竞技,更是国家之间在前沿科技创新领域的竞技。北京冬奥会赛场上,看似触手可及的冰雪曾经面临“卡脖子”的窘境,制作供比赛使用的“冰状雪”赛道需要引进。于是,不甘于技术被“封锁”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用自己研发的智能造雪储雪技术,让家门口的冬奥会实现“用雪自由”。本届冬奥会,我国之所以能在速度滑冰和钢架雪车的比赛中实现突破并创造历史,得益于我国在先进的风洞技术、高弹减阻面料制作技术以及流线外形设计技术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奥运健儿能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成为冰面上的“御风者”。从比赛场到训练场,从技能竞技到装备竞技,我国不断实现从落后到领先的突破,把体育竞技和科技竞技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冬奥”丰富了我国探索科技应用场景的经验。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多年以来,我国在科技成果领域一直存在着转化不足、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根本性的症结在于在科技创新和转化领域存在着思想观念的束缚与体制机制的弊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系统思维来推进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实践,以科技创新紧密联系场景需求,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科技应用场景,历届奥运会都有可圈可点的创新科技应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无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场景。为切实推动科技冬奥的实施,国家部委牵头的科技冬奥领导小组成立,大力实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协调推进科技成果在各领域的转化及其场景应用,从顶层设计打破区域、部门的空间壁垒,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优势。科技在各个领域赋能冬奥,不仅助力我国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成绩上的突破,而且在以科技应用为导向和以科技场景为驱动的实践层面,把冬奥的筹办、区域协办、场馆建设、赛事举办、后勤精办等各个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为我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进一步提升了实施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知。

“科技冬奥”拓展了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赋能冬奥,科技成就了北京冬奥会一幕幕的华彩瞬间,但北京科技冬奥所带来的奥运遗产并不会随着冬奥会落下帷幕而就此消逝。科技遗产是最需要传承和创新的,也最能够在传承中激发出活力和生命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再次把目光聚焦到科技冬奥之上,认为在“科技冬奥”的引领带动下,北京将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融合发展。一批科技冬奥遗产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智慧技术,大幅提升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设施的运行管理效能,有力推动了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沉浸时空仓”开始走进校园,展示奥运科技,讲述“奥运故事”;以首钢为代表的科技冬奥应用场景示范园区,集聚了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和企业,已形成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群。科技冬奥的遗产,已然成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进行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

“科技冬奥”是我国跨入数字时代的历史性见证。建设数字中国,是我国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冬奥以其卓逸不群的场景实践,展示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进展,也必将进一步催化科技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指出:“科技的潜力令人惊叹,北京冬奥会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挖掘了这种潜力。”科技潜力的释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开启美好未来之门的钥匙。未来美好生活的创造,需要科技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为最大公约数,重塑社会经济生态,在更为丰富和复杂的生产生活场景中,尽显“科技之美”。

“科技冬奥”创造了冬奥会的历史,历史的价值与意义恰恰在于能给未来以启示。尤其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科技创新仍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关键的发展变量。世界范围内,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仍没有放松对我国科技领域的封锁,如何在重围中实现突围、在危机中觅得先机、在变局中开创新局,“科技冬奥”的创新实践无疑为我们呈上了一张完美的答卷。

(作者王林生,北京社科院文化所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