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国统一大市场筑牢市场经济根基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筑牢市场经济根基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并以此筑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市场经济运行所依靠的两个机制

市场经济的运行依靠两个机制,一个是价格机制,一个是竞争机制。在这两个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市场经济能够实现多种功能。

首先,能够使供求自动达成均衡。比如,在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状况会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旦出现生产过剩,生产者之间就会展开价格竞争,随着价格的降低,消费者的需求量逐渐上升,而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逐渐减少,其结果就是商品供求缺口越来越小,最终达到均衡状态,生产过剩的情况就会被消除。相反,当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上升,促使生产者扩大生产,最后供需双方达到均衡状态。

其次,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在劳动力市场上,真实工资的调整能够自动均衡劳动力的供求。如果存在失业,工资就会下降,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从而消除失业,最终保证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会想方设法节约成本,包括尽量选用便宜的投入品、提高技术水平等,这就促使资源的有效利用。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会使商品被最想得到因而出价最高的人买到,从而使得商品被配置到最有效用的方向。

最后,能够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在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就得想方设法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这些就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上述观点都是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是理想化的,在现实中,市场经济的运行没有这么完美。市场经济要完美运行,需要满足一些条件,而要满足这些条件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

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商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自由竞争。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有些企业需要退出这个市场,这意味着企业雇佣的各种要素需要转到别的行业或地区,雇佣的人员另找工作,机器设备和占用的土地被变卖,资金被投入其他行业,等等;如果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企业就无法转产,供给也无法下降,均衡便无法实现。同样,如果供小于求,需要新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前提也是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市场经济需要自由竞争,当供大于求时,需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当供小于求时,需要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这种竞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均衡就无法实现。

充分利用资源需要商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自由竞争。如果一个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要把这些过剩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就得让它们流动到别的行业、企业或地区。商品也一样,如果一个地区某种商品供过于求,可以卖到其他地区甚至别的国家。如果要素和商品不能自由流动,商品会卖不出去,要素也无法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自由竞争。当存在劳动力失业时,如果劳动者之间不能竞争,工资就降不下去,劳动力需求就上不来,失业就消除不了。如果存在劳动力短缺,企业间展开竞争,谁出价高谁雇到劳动者,最终会实现劳动力的有效利用。竞争逼迫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也迫使劳动者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也要求要素和商品能够自由流动、自由竞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但其专长可能在本地或目前所在行业不能得到最有效发挥,如果能在外地或别的行业找到机会,就有助于实现他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他的行为不违法,就同时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离不开自由竞争。在很多行业或地区,都存在一些限制竞争的准入条件。比如有些岗位要求高学历,这可能使学历低但能力强的人不能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利益,企业也因过高的人力资本成本没有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再比如,一个医术高明的民间中医师可能因种种原因拿不到行医证,导致他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同时,本来可由他治好的患者也因他不能行医而失去治疗的机会,导致社会利益不能最大化。

市场越大,市场机制越有效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分工和交换。分工和交换是同一经济事件的两个环节。市场机制直接体现的是交换环节,而交换的前提是分工。一般而言,分工越细,生产者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

分工的精细程度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规模足够大,一些小众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盈利。比如,在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子开个饭馆,大概无法盈利;但如果在一个上万人的小镇开饭馆,可能就能盈利;在一个几百万人的城市里,就可以开很大的饭馆甚至开连锁店。

市场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品的来源也更广泛,得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品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可以在保证投入品质量的同时实现生产成本最小化。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为了让市场经济更有效地运行,首先需要商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自由竞争。这就要求在经济中不存在市场分割,同时使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成本最小化。任何形式的市场分割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比如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无法享受到与本地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保险、保障房的购买资格或商品房贷款比例等,这些都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此外,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也是不利于自由竞争的。

其次,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市场规模越大越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国内市场当然就是全国市场。因此,如果打破了地方保护,建设了良好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在各行各业以及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充分竞争,从而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那么各种资源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就能够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实现最有效的运行。

总之,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实现了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了充分竞争、实现了交易成本最小化并且覆盖全国的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打破地区间、行业间的各种市场壁垒,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尽可能降低垄断程度、鼓励充分竞争,在无法完全消除垄断的领域对垄断进行严格监管,尽量降低其负面影响;完善交通、通信等硬基础设施和法律、标准等软基础设施,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

(作者:苏 剑,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