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5项举措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

北京55项举措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

据5月20日《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北京印发《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实施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了6个方面55项具体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强调,“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进一步强化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

统一市场规则,筑牢市场根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是首要任务。此次,北京通过设立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绿色通道,增强企业产权保护预期和发展信心,为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非禁即入”要求,打破了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让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在公平的赛道上起跑。公平竞争是市场的基石,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资源才能得到最优配置,才能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起草《北京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草案)》,从法律层面为市场竞争提供坚实保障。北京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竞争规则,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让真正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数据要素方面,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实行全市公共数据统一目录管理,构建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数据流通交易市场,探索产品“一地上架、地方互认”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在资本要素方面,积极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深化改革,扩大合格投资者规模,支持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建设,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在绿色和技术要素方面,积极争取建设全国性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建立健全配额管理、交易监管、核查核证等机制,为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在商品服务市场领域,提升消费服务质量,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免办监管尺度一致、检查标准统一、检查结果互认;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对地方标准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推动京津冀计量技术规范共建共享。在市场监管方面,持续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创新新兴产业监管模式,探索制定减轻处罚清单,落实轻微违法容错纠错清单,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经营主体打造高效包容的经营环境。

区域协同联动,释放聚合效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地区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是国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部署。 北京聚焦政务服务合作、信用监管联动、跨境贸易协同等三个方面实现率先突破,具有深远意义。在政务服务合作上,今年将出台京津冀互认资质资格场景化应用文件,实现20 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或“亮证即办”,有效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在信用监管联动方面,持续推进信用信息跨区域互认,完善跨区域场景互认和联动应用机制。在跨境贸易协同方面,出台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措施,加快口岸物流数据互联互通,提升京津冀地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的“破局之策”,更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长远之计”。北京以首善标准推动各项任务落地,不仅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更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宣讲家网 李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