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2022年4月17日至19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福建省三明市举行。研讨会由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协办。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尹力,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李书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高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通过视频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福建省省长赵龙主持。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福建省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伦敦大学等海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浙江安吉、宁夏固原、河北塞罕坝等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包括主旨报告和四个平行分论坛。主旨报告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彦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深入研讨其理论内涵、创新特色和实践价值。

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赵建军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含丰富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北京大学教授郇庆治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理政方略和政治智慧,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新高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低碳发展研究部主任李庆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人类自然观提升到了新高度。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黄茂兴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科学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凝聚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探索的经验。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大磊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郇庆治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的10个概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8个基本命题,“为什么—什么样—如何建”的三维递进环境政治哲学进路,是这个理论体系的结构特征与内在逻辑。吴大磊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由包括生态文明兴衰论、生态文明价值论、生态文明系统论、生态文明制度论、生态文明民生论、生态文明全球论构成的内容体系,蕴含着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基本民生观、共赢全球观等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认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体系、财富核算方法和收入分配理论的批判和超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财富测度指标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深化和拓展。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杜仕菊认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性,彰显着“共同体”责任意识。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李永杰认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以“主客二分”为基本思维方式的西方工业文明的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对矛盾关系的科学把握。

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渊源,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文化传承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我们党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生态思想一脉相承,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蔡华杰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等主导的“绿化祖国”运动,开始了新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所菲认为,我们党注重依靠法律制度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1973年制定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1978年将国家环境保护职责在宪法中予以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推进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保护的制度建设。厦门大学副教授龚文娟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丰富实践中孕育形成,以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对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从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从叮嘱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到要求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从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结晶。潘家华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科学论断是对中华传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关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东方古典哲学智慧构成了现代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伦理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关于新时代的绿色发展学说,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学说。李永杰认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解决生态问题的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生命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多年地方工作实践的总结与升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浙江、上海主政期间亲自擘画、部署推动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践。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震认为,从1988年在宁德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到1997年考察三明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都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考量。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认为,从陕西梁家河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习近平同志跨越不同发展时代的基层与地方工作历练及实践探索是“两山”理念的重要源泉。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生动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涌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地方实践的许多生动案例和探索样板。

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杜强总结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注重源头控制、抓住关键少数、打好“三化”组合拳、压实主体责任等实践经验。黄祖辉总结了浙江探索城乡融合的绿色提升模式、优势后发的绿色跨越模式、治理倒逼的绿色重振模式等经验。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廖显春以枣庄市为例,介绍了山东促进“两山”相互转化的实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褚一阳分享了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实施“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双赢的实践经验。浙江省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枫介绍了安吉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立县的情况。多位学者分享了福建省生态治理实践的具体样本,如筼筜湖综合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莆田木兰溪流域治理等。这些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写照。

积极应对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变化,不断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新

围绕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设性思路。

一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伦敦大学教授罗伯特·科斯坦萨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问题日益突出,要更加重视生态价值,建立更全面的发展衡量指标和相关政策制度。蔡华杰认为,要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二是推动生态文明理论重大创新。黄承梁认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学科发展和话语体系建设,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化研究,加大国际研究与传播力度,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实现重大创新。

三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张所菲认为,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等重要论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南开大学教授徐鹤认为,要强化“生态执政”理念,在监督监管过程中保持高度生态意识。

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国际话语能力建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于宏源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我国在生态文明国际制度建设和国际话语能力建设中的作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参照、可复制的转型样本。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教授胡义清认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亟须各国协同治理,积极推动“两山”理念走向世界。

五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价值的判断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重要指针,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全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温铁军认为,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态资本化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形式,推动全域生态资源系统性整体开发,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在乡村振兴中。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潘家恩认为,要积极探索“两山”理念实现路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三变”(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四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价值转化、生态资本深化)进一步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生态文明等战略协同展开,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供稿)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