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文化

千古风流看苏轼

报告人:朱刚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简 介:苏轼,士大夫文化成熟时期出现的一位典范人物,是中国人的“灵魂工程师”。苏轼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罕见“全才”,在经学、佛学、史学、政治学、医学、造园、美食等诸多领域皆有造诣。如今,世人对苏轼的追捧只增不减。复旦大学中文系朱刚教授从“飞鸿”这一多次在苏轼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入手,勾勒出苏轼的人生脉络,重点讲解了乌台诗案对苏轼人生发展的重大影响,带领我们走进苏轼的精神景观。
总播放:28704
发布时间:2022-05-30 13:33
  • 虽然苏轼生活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世人对苏轼的喜爱却经久不衰。复旦大学中文系朱刚教授指出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苏轼在各个领域均有所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他的粉丝涉及各个领域;第二,单从诗词方面看,苏轼有很多对人生的自觉思考,读者更容易与其产生共鸣。[文稿][课件]

  • “飞鸿”是在苏轼诗词中出现较为频繁的一个意象。“飞鸿”看似自由,却不得不受季节的约束而南来北往,就像苏轼也要听从朝廷的调令而四处奔波一样。苏轼将这样的感慨进一步转换为人生的感悟,于是便有了“雪泥鸿爪”的思考。“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苏轼用“飞鸿”意象表达了更为深刻、复杂的人生思考。[文稿][课件]

  • 乌台诗案虽不是历史上第一次文字狱,却是第一次以出版印刷的文集为罪证的文字狱。复旦大学中文系朱刚教授指出,乌台诗案的发生与传播环境改变有一定关系。乌台诗案是宋朝文艺政策的转折,是苏轼人生的转折,也是苏轼作品的转折。经过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这里,苏轼开始自号“东坡居士”并创作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佳作。[文稿][课件]

     

    朱刚访谈照片_副本

    朱刚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主持人: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老师。朱刚老师,跟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朱刚: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聊聊苏轼。

    主持人:在准备这期节目时,我发现虽然今年并不是有关苏轼的特殊年份,但时下关于苏轼的内容特别多,比如有很多关于苏轼的讲座或是图书。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大家对苏轼特别感兴趣?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苏轼这样受人喜爱呢?

    朱刚:苏轼吸引人的地方确实非常多,这里我主要谈两点。第一,他与其他诗人或是文人不太一样,他是罕见的“全才”。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同时又是文学家。另外,苏轼在经学、医学,甚至农学方面均有所建树。单从文学方面看,苏轼对诗、词、文章的掌握可谓是样样擅长。在每个领域,他都能达到一流的水准。

    第二,我们在阅读苏轼的诗词文章时能明显感受到他对于人生的自觉思考。在人生道路上,苏轼一边走,一边思考,读者很容易在人生观层面受其影响。这也是苏轼的表达特点。

    综合来看,苏轼是士大夫文化成熟时期出现的典范人物。士大夫是以科举考试为门槛的国家官员与知识分子结合的产物。而北宋正是士大夫文化发展成熟的时期。

    主持人:苏轼起到的典范作用,是您将苏轼称之为中国人的“灵魂工程师”的原因吗?

    朱刚:是的。每个人都会思考自己的人生并主动塑造人生,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典范人物的影响。而苏轼对人的影响是能够到达人生塑造层面的。所以,我称之为“灵魂工程师”。

    主持人:是值得我们学习仰望的代表性人物?

    朱刚:在阅读时,除了学习和仰望以外,也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很亲切的朋友。

    主持人:之后的问题会围绕为什么苏轼如此受世人喜爱而展开。希望大家看完这期节目后,也能找到喜爱他的原因。

    《苏轼十讲》中,朱刚老师有意选择了十个不同方面的内容串联起苏轼的一生。在书的开篇,您提到了苏轼用“飞鸿”这一意象隐喻自己。当我想到“飞鸿”时,感觉是自由、不羁,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意思。苏轼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

    朱刚:《苏轼十讲》原本是上课的讲义。第一课理应介绍苏轼的生平。如果只是简单地记叙,会略显枯燥。于是我从苏轼诗词中出现较为频繁的“飞鸿”讲起,以此串联苏轼的一生。飞鸿看似比人自由,但苏轼认为飞鸿不完全是自由的象征。鸿雁是候鸟,要随季节南来北往,从这一点来看,飞鸿是不自由的。苏轼在朝为官,自然也随着朝廷的调令四处奔波。所以,苏轼的处境与鸿雁颇为相似。苏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像鸿雁一般飞过世界的人生留下了什么,于是有了“雪泥鸿爪”这样的思考。之后,苏轼对候鸟的习性有了一些感受,比如“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后来,苏轼认为飞鸿也含有归来的意味,比如“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所以,苏轼用“飞鸿”这一意象表达了更为复杂、内容更丰富、思考更深刻的人生思索。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