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思维植树造林

用哲学思维植树造林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谷文昌带领东山县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谷文昌的大儿子谷豫闽回忆,他上大学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套毛泽东著作,叮嘱他,要特别认真学习其中的《实践论》《矛盾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领悟好方法论。谷文昌说的这番话是有感而发、富含深意的。在他看来,学哲学用哲学,这是实现哲学之“道”向工作之“术”的转换,而这也正是哲学思维的真谛。谷文昌在担任东山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制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灾害,把一座苦难、荒凉的海岛变成绿色的、幸福的海岛,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情怀,同时也展现了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哲学智慧,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依然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抓住主要矛盾全力推动植树造林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抓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哲学智慧。

东山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千头万绪,需要解决的矛盾很多,应该从哪里入手?谷文昌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识到,在诸多矛盾当中,改变东山贫穷落后的面貌和风沙肆虐的矛盾最为突出。只有植树造林,改变海岛恶劣的生态环境,才能进而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找到植树造林这个关键,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就和风沙较上劲。他担任东山县委书记10年,用5年时间探索战胜风沙灾害的方法途径,又用了5年时间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全县植树造林82000亩,全岛412座山头披上绿装,34000多亩的木麻黄防护林在38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防护林不仅挡住风沙,而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根据当时国营赤山林场观测:林带背风面树高5倍至10倍的地方,风力已减弱61.3%至42.1%,蒸发量减少26.6%至10.4%,冬季温度平均提高28%。

谷文昌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还注意统筹兼顾,“弹好钢琴”,推动次要矛盾的解决。他不仅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战胜风沙,还带领干部群众兴修水利,战胜干旱,建设海堤,战胜海潮,大办教育,繁荣文化,发展经济,战胜贫穷。把“绿化全海岛”和“建设新东山”紧密结合起来。

有了良好的生态,不少农田由单季变双季,双季变三季。农民利用林带间隙开荒,全县耕地面积扩大了4500亩。东山一度成为全国著名的芦笋生产基地。

有了良好的生态,沙害变沙利,东山成了著名的硅砂基地,一批工业项目落户东山,东山县财政收入进入漳州市前列。

有了良好的生态,“宝岛风沙静,美景胜蓬莱”,东山岛成了旅游胜地、天然电影摄影棚,旅游业蓬勃发展。

有了良好的生态,东山百姓人均收入位居全市前列,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百岁老人比例列居全省前茅。

有了良好的生态,东山成为国家生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全国首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中国优秀旅游县、全域旅游试点县。

谷文昌不仅用事实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说服力的生态课,也用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哲学课。这种在实际工作中,抓主要矛盾推动工作的科学方法,正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表达。

立足实践探索造林治沙规律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谷文昌对植树造林的认识与实践,正是遵循这一过程的。

面对漫漫黄沙,谷文昌从调查研究做起并立下制服风沙的誓言,然而他不是“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而是把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制服风沙,必须了解和掌握风沙运行的轨迹。于是,谷文昌成立了一支“沙荒调研队”,他带着调研队顶着烈日,迎着风沙,沿着沙丘、山岗实地勘察测量,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和运行轨迹详细记录下来,找到风沙肆虐的“风口”“沙喉”。

“风口”“沙喉”找到了,怎么治理呢?当时,对海岛风沙治理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有人提议筑堤拦沙,有人提议种草固沙,也有人提议造林防沙。谷文昌提出,都试试看。实践证明,筑堤拦沙、种草固沙是不可行的,而种下的树苗也夭折在黄沙间。这时,有人在沙丘下面挖到一层带着树木纤维的泥炭土,说明在东山曾经有过茂密的树林。谷文昌意识到,要制服风沙,还是要靠种树,而要在东山种好树,关键是要找到能够抗风沙、抗干旱、抗盐碱的先锋树种。

那么,先锋树种在何方?1956年,有人在白埕村的沙丘旁发现了三棵长势不错的木麻黄树。这引起谷文昌的极大关注,别的树长不起来,这三棵木麻黄却能在这沙丘上成长,说明木麻黄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1957年,又得到消息,广东省电白县在沿海沙地种植木麻黄。谷文昌立即派人到电白学习取经,还带回了三捆木麻黄树苗,这些木麻黄接上了东山的地气,大多成活了。

1958年春天,东山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在海岛东南部的沙地上一鼓作气种下了20万棵木麻黄,并在全县各个山头种上大量的相思树、桉树、黑松、马尾松等树苗树种。然而一场“倒春寒”袭来,东北风一刮就是一个多月,种下的树苗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一次重大的挫折,而挫折中孕育着新的希望。这时,从白埕传来消息,种在沙丘上有九棵木麻黄成活了。为什么这九棵木麻黄在“倒春寒”中能够顽强地活下来呢?谷文昌请来省林业厅的专家到现场为这九棵木麻黄“号脉”。专家分析,这九棵木麻黄种品叫短叶木麻黄,其特点是叶短、皮厚、枝韧、根系发达,特别能抗风沙、耐盐碱、耐干旱。

通过这场“倒春寒”也让谷文昌意识到,必须弄清楚在东山的特定环境下,什么温度、什么时段、什么方法种植木麻黄最为合适。于是,谷文昌成立了一个试验小组,并通过试验观察,形成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报告:木麻黄的最佳种植气温为25摄氏度,地温为23摄氏度。在东山,5月下旬至7月(芒种至夏至),气温较稳定,种下的木麻黄3天便足以成活。报告还总结了种植木麻黄的科学方法。

谷文昌从沙荒调研到找准“风口”“沙喉”,从筑堤拦沙、种草固沙到造林防沙,从寻找先锋种到发现短叶木麻黄,从“旬旬造林”到总结出种植木麻黄的最佳时机方法,把每一次挫折、失败转化为通向成功的阶梯,终于掌握植树造林的规律,取得了植树造林的巨大成功。漫山木麻黄,是东山岛蜕变的关键,也正是谷文昌在东山树起的一座丰碑。

运用发展的观点指导植树造林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谷文昌正是运用全面、系统、发展的观点指导植树造林。

用全面的观点谋划植树造林。“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谷文昌从全局出发,也就是说,不仅要种植好防护林,制服风沙,还要绿化整个海岛、建设富美的新东山。海岸线上用木麻黄筑起了东山的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之后乘势而上以美国湿地松、日本银桦、法国梧桐等一批新的树种,形成了第二道生态屏障。再下来,是漫山遍野的果树,绿树成荫的道路,绿荫掩映中的村庄。绿化的不断延伸,就像一幅渐次展开的全景式蓝图,造福着东山百姓和子孙后代。

用系统思维指导植树造林。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树苗、土壤、水、气候等要素既是相互制约又是相辅相成的。谷文昌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他通过试验林观察,总结出种植木麻黄六大技术要点:良种壮苗、适时种植、带土栽种、大穴种栽、适当密植、雨天造林。其中,通过“适时种植”,使木麻黄的种植成功避开了“倒春寒”;通过“带土栽种”“大穴种栽”,解决了沿海沙地缺少有机质土壤问题;通过“雨天造林”,破解了海岛种树需要大量淡水浇灌这个大难题。

用发展的眼光抓植树造林。谷文昌不是孤立地抓种树,而是把造林、护林和林木的更新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他对护林员蔡海福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栽活一棵树不容易。我们要教育子孙后代,不仅要种好树,还要管好树、护好树。”在谷文昌的倡导下,全县村村订立了护林公约,并建立了护林队。渐渐地,造林、护林成了东山群众的自觉行动。自此以后,历届东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抓好木麻黄的更新换代,使东山岛绿色常在,四季长青。

谷文昌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仅取得植树造林的成功,彻底战胜了风沙灾害,而且实现了东山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植树造林成功的背后,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力量,无不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芒。

(作者系福建省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