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京津冀算力引擎

合力打造京津冀算力引擎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9-0060-04

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强大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算力网络作为融合计算和网络功能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技术发展和数字经济进步的重要基础。受益于数字经济蓬勃成长,尤其是5G、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及普遍应用,我国数据总量正以年均50%的增速几何级增长。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相关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数据量已经达到约7.87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8%,较2019年的9.3%翻升近一倍。2021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方案》同意在包括京津冀地区以内的8个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京津冀地区是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重点建设区域,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构建涵盖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等区域协同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为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中心产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持,也为我国顺利开展“东数西算”工程,打造智慧城市、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注入不竭动力。

京津冀适配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京津冀地区区位环境适宜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从区位上看,京津冀地区东临渤海,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地质结构相对稳定,有建设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充足地理空间。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密集,数字经济人才众多,国际交往渠道通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优势、吸纳国内外资源建设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天津是北方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经济中心,对外开放优势明显,便于通过数字产业开放和数字贸易发展开拓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应用空间。河北内怀京津,是“三北”(华北、西北、东北)的中转站,省内多地土地资源、能源资源、风冷资源充足,能够很好地承接京津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算力需求,成为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建设选址的关键区域。同时京津冀地区海陆空交通运输方式齐全便利,具有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航空枢纽机场群、公路道路基础设施网络,人流物流便捷通畅,有利于聚合各种资源深入参与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建设,有利于京津冀在算力网络方面形成资源调配和市场联动机制,也有利于与全国各算力网络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建设的协调联动。

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了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基础。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1万亿元,居东部三大城市群之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人才培养、数字技术研发等方面均位居国内前列,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结点夯实了基础。北京作为国家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已形成涵盖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嵌入式软件等领域的完整数字经济产业链,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最活跃、软件信息服务产品体系最完整的城市,吸引了大批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数字资本、数字人才、绿色等级数据中心数量和头部企业数量等独占鳌头,数字经济供需水平高。天津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潜力较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走在全国前列。河北省制造业规模较大,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发展的市场广阔,数字经济发展十分迅猛,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石家庄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集群蓬勃兴起。

京津冀数据中心产业合作为建设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创造了前提条件。数字中心产业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在数字产业链对接和资源共享方面三地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中国移动京津冀地区天津西青大数据中心、保定数据中心、廊坊数据中心、石家庄数据中心等,旨在打造资源共享、绿色低碳的数字经济模式;中国联通优化数据中心资源布局,依托“冬奥网络”一跳直达北京,“双挂”概念网络设计,直连北京和河北节点,围绕怀来数据中心建设算力网络;中国电信打造的北京亦庄云计算数据中心,成为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城市群的核心数据通信枢纽,中国电信京津冀地区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绿色智能算力中心也即将投入运营。根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算力服务网发展指数报告(2021)》,从城市算力服务网发展指数得分来看,河北廊坊市、张家口市自身算力供应充足,京津两地自身算力供需平衡,市场规模较大。尽管京津两地算力供给度和需求度两个方面都比较大,但受土地资源短缺、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需要向河北省(尤其是张家口等自然环境较好、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外移供给来满足自身算力需求,因此在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面,京津冀存在协同合作的强大动力。

京津冀地区政府对数字经济高度重视,为建设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提供了政策保障。三地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普遍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重点,出台了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的专项政策规划。“十三五”时期,北京就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等相关产业建设作为发展着力点;2020年北京印发了《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强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绿色化改造等重要措施;2021年北京又发布《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京津冀地区梯次建设、算力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格局,推动数据中心密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2021年天津出台了《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天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数字化变革、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等发展政策。河北省则在近两年陆续颁布了《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编制印发了《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河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力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河北省辖各地级市也纷纷出台相关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京津冀各地区政府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中,普遍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内容纳入政策体系。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同意京津冀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后,三地积极作为,2022年6月成立了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提出联合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方力量,推动政策措施的协调,协同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

制约京津冀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瓶颈短板

京津冀地区算力网络及相关配套设施尚处于建设起步期和市场培育期,制约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瓶颈短板仍然存在。

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相比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京津冀地区在数字经济方面协同合作不够紧密,还存在沟通不畅、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等问题。三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清晰的协作框架,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规划布局不够协调,整体区域合作的政策机制尚未完全打通,地区间产业配套业务体系缺乏,内部数字产业分工仍需加强,在数字技术协同创新方面难以满足建设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需要。如北京许多数字企业的供应链、需求链、创新链布局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与天津、河北结合不够紧密。

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长三角、粤港澳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较大,数字鸿沟明显。北京对津冀、京津对河北都存在强大的资源虹吸效应,使得三地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呈现出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次核心,核心高、外围低的特征,北京一家独大,遥遥领先津冀两地。区域内开放程度不一,津冀地区吸纳国际数字资源明显弱于北京。河北数字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品和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资源有限,且存在污染治理方面的短板,在建设数据中心产业以及承接京津两地数字经济和算力需求方面仍显不足。

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市场功能发挥不够。较之长三角、粤港澳地区,京津冀的市场化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在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方面,政府推动力度大,这既是优势和保障,但同时也是双刃剑,说明市场化的内在力量不足。京津冀数字经济产业链中民营经济和中介组织发展不足,数字经济发展中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足,市场活力相对缺乏。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强调的是市场基础性作用发挥,不能单纯依靠政策进行协同干预,而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化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全力推进京津冀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京津冀地区应充分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充分发挥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协同构筑算力网络发展新高地,赋能京津冀地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高质量建设。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两市一省”发改、网信、工信、通信、能源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出台京津冀地区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规划,制定保障措施方案,打通政策堵点,统筹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集群、智能计算中心、数字产业和科创园区发展。优化算力网络项目和基建布局,在实现京津冀地区差异化协作和区域内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算力特色和解决方案,推进全国大综合一体化,发挥京津冀与其他7个地区网络枢纽节点建设的协同效应,促进东西部数字经济协调发展,避免对资源和市场的恶性竞争。

促进均衡发展。京津冀应着力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区域间数字发展鸿沟。向津冀地区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着力点,合力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公共事业发展,缩小区域差距,降低数字资源的虹吸效应。建立京津冀地区反哺接力机制,明确数字产业分工,强化京津冀地区间产业协作,通过京津带动,提升河北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力、产业链竞争力和集群生态力,实现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一体化、数字服务一体化、数字治理一体化的均衡发展格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以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带动区域高水平开放,广泛吸纳国际资源投入到京津冀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中来,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为京津冀算力网络建设夯实国际化基础。

推动技术创新。算力网络建设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在先进算法算力方面核心技术不强,国内外差距较大。京津冀应充分发挥本地区人才、资本、技术、产业和开放优势,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协调运用跨地域、跨行业、跨市场运营主体乃至跨国别的算法算力资源,政产学研结合,加大基础算法和算力技术、分布式数据操作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联合攻关,集中突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强化市场带动。利用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规模优势,发挥市场主体在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中的作用。推动数字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在算力网络建设中的效能发挥,推动其在智能算法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进一步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乡治理数据化和智能化,培育数智生活方式和场景,扩大京津冀地区算力需求,从而产生算法网络建设的市场效益,形成对要素资源投入的吸引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源和人才资源参与京津冀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注重绿色发展。京津冀地区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应设计低碳绿色节能评价体系,形成算力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建设的考核标准,促进其在空间布局和项目建设上的低碳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满足节能降耗要求。同时,算力网络枢纽建设亦应注重瞄准京津冀地区需求,并逐步扩大到整个华北的京津冀晋蒙,乃至全国的生态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在技术开发、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满足建设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02).

[2]叶堂林、李国梁等:京津冀发展报告(2022)——数字经济助推区域协同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3]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算力服务网发展指数报告(2021)[A].2021(12).

(作者简介:蓝庆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段云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