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民族复兴的八大优势

决定民族复兴的八大优势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9-0052-04

一百多年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速度和实现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八大优势。进入新时代,这些优势在进一步的彰显中越来越成为一股强大的历史合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历史性大跨越阶段。

党的领导在不断自我革命中越来越坚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渐强,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壮大为今天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是与其坚定不移地坚持从严治党和推进自我革命分不开的。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进行斗争,大力纠治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及领导能力和长期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如今,我们党积累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并成长为坚强领导核心和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如今,我们党已经成为敢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充满蓬勃朝气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无可替代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障。

人民力量不断汇聚且越来越强大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拥有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奋斗之力。人民群众只有通过党才能被有效有力地动员与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聚合为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伟力。党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革命的胜利和胜利后的整个社会主义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凝聚人民力量。1944年,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基本政策是让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为建立民主制度,为在私有制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进行革命”。1985年,邓小平在讲到革命怎么能够成功、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时指出,要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就有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一百多年来,正是基于我们党对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联系群众和为了群众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聚合的力量才越来越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有效地把人民的力量发动和集合起来,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解决了挨打的问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解决了挨饿的问题,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进入新时代,在解决挨骂问题的同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新的征程上,所有中华儿女涌现出无比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向着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目标努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14亿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集结出一股坚不可摧、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也不可能阻挡的正义之力。

物质基础不断发展且越来越坚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立足于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所奠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679亿元再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66元增长到1978年的171元再到2021年的3万余元。如今,我国不仅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体量越来越大,而且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如今,我国不仅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而且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也捷报频传。如今,我国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教育等民生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最终实现民族复兴迈出关键性、决定性的一步。

精神力量不断凝聚且越来越主动

“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有雄厚的物质力量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统筹协调推进。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实践动力。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正是基于创造精神,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才会产生不竭动力与韧力。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基于奋斗精神,中国人民才会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旋律。正是基于团结精神,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才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彰显和增强。梦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积极向上的鲜明标识。正是基于梦想精神,中国人民才会在现实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使近代以来推动民族复兴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由被动转向主动且越来越主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创建时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而且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民族精神、党的伟大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越来越丰厚的精神滋养和精神力量。

对中国道路越来越自信

一个民族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发展自强,关键在于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仁人志士尝试过各种救国方案却全部碰壁失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带领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因契合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一定能够走得实、走得好、走得远,而且已经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今,中国人民越来越拥有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高度自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越来越彰显出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自信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和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自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后,就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中国化并创造出系列具有理论指导力、问题解释力和实践力的,且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插上了真理的翅膀。

一百多年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其科学性、真理性而体现出来强大的指导力、实践力、解释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所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提升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高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内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对逐步成熟定型的制度越来越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通过革命手段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型国家制度,为民族复兴提供制度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党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与政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随着民族复兴事业向纵深发展,不仅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现有制度,而且需要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新的要求及时制定新的制度,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一整套充满活力和效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越来越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且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十三五”结束时,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内蕴的各种显著优势,在新时代各个领域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彰显,进而由内而外地坚定了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自信

中华民族曾因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在世界上产生重要影响。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在历经劫难中一度出现对自己文化不自信的现象,曾经的文化优越感被一种群体性的文化自卑心理所取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得以重建,并在文化建设中不断增强,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所指出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吸收世界各国的进步文化,形成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和加强文化建设。当前,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越来越被激发,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的强大智力支持。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项目批准号:22azd01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贺新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